国际名牌中国召回汽车IT类最多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有关国际名牌问题产品的报道却没有停止。
本报记者对2006年初至今,本报、新华网等媒体披露的国际名牌问题产品召回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近百起召回事件中,有59起涉及中国市场。
事件的发布方大多来自世界主要消费品监管机构,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等。
数据说话
中国市场召回59起
本报之前对知名品牌问题产品报道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是12起,2004年是41起,2005年是81起。这些报道包括对产品的召回、告警等,地域上涉及全球市场。但2006年1月至今年3月15日,本报统计的召回事件就有98起。在这近百起召回事件中,六成涉及到中国市场上的产品,有59起。
我们不难看出,召回事件的发生频率在上升,涉及中国的比例很大,这表明中国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重视程度在逐年增高。
汽车IT类召回最多
在本报统计的这59起涉及中国的召回事件中,涉及汽车类、IT类、食品类、药品和家用品5类。在这5个类别中,汽车产品的召回所占比例最高,占66.1%。在去年全球约2亿辆汽车的召回中,在中国市场上的召回工作也是一片"火热"。从去年初的保时捷因消音器故障进行召回起,汽车的召回几乎月月有,少则几十辆,多则上万辆。
除了汽车的召回,IT类产品的召回频率也相当高。如去年多个品牌笔记本的索尼电池召回就在消费者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食品药品反应最快
而食品和药品类产品,虽然在召回数量和频率上并不比其他产品高,但人们对其关注度是最高的。
最近发生的美国问题花生酱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彼得·潘牌问题花生酱事件一经报道,我国各大城市的质检单位都立即着手行动,统计出具体问题产品的数量,并立即停售召回。这样的速度和行动在其他类产品中是少见的。
专家解读
中国市场受重视
中国产品质量协会专家委员会的熊小文今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企业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大都建立了一整套问题产品召回制度。
在近百起国际品牌问题产品召回的事件中,有六成涉及中国市场,对此,熊小文分析说,中国的市场大、消费能力强,世界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有知情权,问题产品的召回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度和品牌忠诚度。
召回一般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型是产品研发人员在不断的安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缺陷进行召回,还有一类型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向相关质量机构或厂家反映后厂家进行召回,如数码相机等。
汽车一旦召回数量庞大
在所有产品召回中,汽车召回所占比重较大。从2004年起,我国也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汽车召回制度,并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熊小文告诉记者,汽车产品的召回不仅事发频率较高,且每一次所涉及产品的数量也相当庞大。这主要是因为,汽车产品如质量出现问题,酿成事故,危及生命。同时,汽车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工业化流水线完成的,一旦涉及召回,一个批次的产品都会受到影响,数量上千上万。
熊小文分析说,目前的汽车产品召回70%都是其生产厂家主动发出的。"现在是买方市场,各厂家都能意识到企业信誉的重要性。"熊小文说。
五类问题产品召回情况
产品类别 原因 涉及品牌汽车类 部件缺陷,如刹车、车门锁、 奔驰、丰田、本田、散热系统和座位气囊等问题 福特、大众等IT类 电池基本都有起火或爆炸隐患;奥林巴斯、索尼、相机主要是闪光灯缺陷 联想、惠普等食品类 内含有害健康元素或 彼特·潘花生酱和某元素过量或被污染 维他500饮料家用类 产品易碎或电器漏电 宜家花瓶和百乐满热水器药品类 护理液中发现细菌 博士伦护理液和全能护理液
注:目前没有针对国际名牌产品问题报道的专项统计,此次统计主要建立在本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一年来报道基础之上,并参考世界主要消费品监管机构发布的信息。此次统计未能涵盖所有问题产品,是不完全统计。 数据统计/王燕李莎樊蕊
名词解释
召回制度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缺陷产品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美、加、日、韩等国都在实行召回制度。
国际名牌问题产品报道数量
2003年 12起
2004年 41起
2005年 81起
2006年1月至今年3月15日 98起(仅召回不包括告警)
国际名牌中国召回产品类别比例
3.4% 家用类2起
3.4% 药品类2起
3.4% 食品类2起
23.7% IT类14起
66.1% 汽车类39起
(共59起,时间2006年1月至今年3月15日) 本版撰文/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