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今年中国的两会,在境外媒体的许多记者看来,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后第一个重要演兵场。首次公布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等诸多新举措,也切切实实地让境外媒体的记者们感受到了开放的气氛。
新规定让境外记者收获颇丰
来自瑞典电视四台的记者林博第一次“上会”就赶上了这么便利的条件。十届人大五次会议5日开幕当天,他和上千名同行一起在人民大会堂里“守株待兔”,只要寻到自己感兴趣的代表就上前和他攀谈,完全不需要经过申请或报批。林博不一会儿的工夫已经采访到两个代表。
“他们在回答我的提问时,态度很好,很开放。”他说。
和林博一样受惠于这种便利的还有采访今年两会的数百名境外记者。两会新闻中心今年出台了一系列“首次”措施方便记者们的采访,包括首次公布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说明的英文版等。大会还增加了代表团组会议的开放场次,让西藏、新疆等受关注度高的团组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
开放新规让记者“一展身手”
“我要把所有的人都派出去,甚至是我们的司机。”路透社中国首席记者罗朗说。他笑言随着规定的生效,他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今年的两会他要带领手下好好大干一场。
德国《时代》周报的记者花久志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采访任务。他就物权法草案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代表团的于保法代表。这位肿瘤医生不但认真回答了花久志提出的问题,还跟他聊了聊自己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新药研发的建议。
关心中国环境问题的日本北海道新闻报社记者佐佐木则采取了在代表驻地“巡视”的办法。“以前的两会,因为不知道代表住在哪里,会做些什么,也不知道新闻官是谁,所以经常联系不到人,主要是没有信息源,今年就有很大改善。”他说。
报道重点“与时俱进”
军费、人权、宗教、环保……这些一直是境外媒体对中国较为关注的话题。不过在今年的两会上,记者发现,境外同行们的关注点也在“与时俱进”,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今年会议的热点话题而悄然发生着改变。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电视台中国新闻部记者魏森已经在中国工作了五年,他在两会上的关注点集中在中国的环保方面。
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可谓今年两会报道的新热点。因此,它们也成为今年两会上记者在采访中频频提到的内容。
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佐藤文隆很关注物权法草案最终是否能出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出现一些矛盾,一些制度必然需要调整,我想看看这一草案最终能否通过。”他说。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记者柯舍夫则比较关注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和柯舍夫有同样关注的还有来自中国台湾“中央社”的陈妍君和澳亚卫视的汤敏华。
民生话题渐受境外媒体关注
记者发现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只是中国媒体对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话题给予了大篇幅的报道,很多境外同行也在悄悄关注着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丹麦消息报记者马丁已经是第四次采访两会了。他认为今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分。“这显示了政府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公平的决心。”马丁说,如果他有机会向温总理提问,一定要问问中国政府将如何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权利。“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包括各个方面。”他说。
“中国的大城市发展很快,但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很想看看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佐藤文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