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见习、就业机会,若找不到工作我们就实行未就业登记,再根据企业需要回炉做‘订单式’培训。”这是3月15日宁波市人才专技培训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3月16日《现代金报》)。在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的今天,宁波市承诺“毕业生回炉”的这种主动调整、适应职场之举值得赞赏。
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高技能人才却是奇缺。据统计,我国高级技工仅占职工总数的5%,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仅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缺口就达500万人。现在,越来越多拙于手艺的大学生在现实中碰壁以后,回头学习一门技术以求安身立命,正是基于这种严酷现实的“自救”行为。同样,掌握一门技能对大学生来说,是走向社会的基础。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不符合市场需求、择业不理性者太多。就业也并不完全是买方市场,目前全国数控设备操作、医疗护理等人员严重短缺,重点职校和骨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对高级管工、高级汽车修理工开出近万元的月薪等,均是最好证明。简言之,我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也能借鉴现代管理模式,个别尖端人才同样能“挖”,但唯有众多的、也是最直接与产品和服务打交道的现代技术工人只有靠“国产”。
因此,宁波市今年将给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举办毕业生“职场炼金”活动,提供更多的招聘会。如果在此基础上毕业生仍没找到工作,就根据《宁波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办法》做好登记,给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并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订单式”培训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推崇的。
老子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就业难,“头痛医头”不是办法,提高毕业生“内质”才是关键。并且,面对用工市场的供需失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等情况,就必须让“看得见的手”作调节,化解毕业生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像宁波市没有因为学生已经毕业就一推了之,而是主动推出回炉做“订单式”培训承诺,能让毕业生更具竞争力,就是促进就业的一种好方式。同时,紧紧地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进行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和人才的合理配置,应该说,让毕业生回炉接受二次教育,这也体现出一种教育精神。 玛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