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川造血干细胞库成立近3年来实现捐献的第12例
昨日上午10点,27岁的夏辉在妹妹的陪伴下,准时和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口见面。为了少请两次假,夏辉特意将打动员剂的日子选在了周末。
一次捐献意外配型成功
去年3月5日,夏辉路过天府广场时,恰遇红十字会在天府广场组织采血样活动。夏辉早就听过用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救活一个白血病患者,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队伍。去年11月28日,南京一位患者与夏辉的初配型吻合,接到通知再次配型的电话,夏辉感到十分惊讶:“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这么快就成了?”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拯救另一位年轻人的性命,夏辉在惊讶之余也感到莫名的兴奋。
很快,再次配型吻合,全面体检合格,一切都那么顺利。就要按计划采集造血干细胞了,夏辉提出了想见一见患者的要求,然而得到的答案却令小唐失望。原来,按照国际惯例,鉴于很多医学、心理和社会的原因,捐献者和患者一般不能接触。如果需要交流,也必须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同意和安排下进行。
救命重要不见面也无妨
“一帮一的助学活动,双方都可以见面,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怎么反倒不能见面了?”固执的夏辉想不通了,距全面体检合格的日子已过了好几天,夏辉开始犹豫是否要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出来。谈到这个问题,夏辉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不是我不相信人,万一被其他人、其他机构拿去做他用了呢?”原定抽取造血干细胞的日子因为夏辉的犹豫而推迟了。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捐献者全部都是自愿原则,决不勉强,“其实我到现在还是很想见那位和我配型成功的患者,但是转念一想,不能再拖了,万一因为我坚持要见面而拖延了对方的病情,这会让我后悔一辈子!”
由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因此夏辉从昨日起到21日,将每天打一针动员剂,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以满足移植需要。
热心公益处处不忘宣传
夏辉走上位于医院14楼的血液内科,到小会议室等候护士打针。“目前国内病人移植骨髓后成活率是多大?”“现在骨髓库登记的有多少人愿意捐骨髓?”“你们记者自己去登记过捐骨髓吗?”瘦瘦的夏辉连上电梯的时间都在提问,问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问随行的媒体记者,问所有与捐献骨髓、治疗白血病有关的问题。“我早就跟学医的朋友咨询过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本身健康没有影响。”在保险公司上班的夏辉,很有些说服人的口才,得知其中一个记者没有去骨髓库填表登记,夏辉还立即做起了大家的动员工作。由于这次捐献,夏辉的工作耽误较多,下周抽血以后,还会有几天完全在医院病房度过。夏辉说,公司制度很严,请事假都是要扣钱的,“不过,相对于救人一命,扣几百元钱又算什么呢?”
5天以后又多一个妹妹
打第一针动员剂后需要在医院观察一个小时。夏辉同样没有放过这个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得知患者移植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后,对方的血型、基因都将变得和自己一样,夏辉看了随行的妹妹一眼,很高兴地说,那我岂不又多了一个妹妹?
据悉,21日上午,夏辉打完第五针动员剂之后,就将住进医院,开始采集他身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后工作人员会立即乘坐当日下午的飞机专程送至南京患者所在医院。夏辉也是四川造血干细胞库成立近3年来实现捐献的第12例。
连线南京受捐者是个学生
按照国际惯例,造血干细胞库不能透露南京患者的相关情况。经过记者从其他渠道的多方打探,终于得知与夏辉配型成功的患者,是南京某大学物理系的女大学生唐丽。唐丽于2005年5月20日查出患有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由于她的父母已经双双下岗,为了给她治病,如今家里已是负债累累。南京某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安排她的父母到学校食堂工作,全校还发起为唐丽捐款的爱心行动。由于夏辉已确定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3月13日傍晚,唐丽一头乌黑的秀发被剃光,14日上午,唐丽进入无菌舱,开始术前化疗,一个月内不能与外界接触。南京中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丁家华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唐丽所患的白血病,只靠普通化疗几乎没有长期存活的可能性,如果骨髓移植手术成功,长期存活的希望就相当大了。
(注:由于在骨髓移植前不能透露捐、患双方情况,文中主人公均系化名)
记者秦勤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