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友兴
北国3月春寒料峭,却已成为中国的“议政季节”,因为3月里所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成为反映民意、筹划中国政治进一步改革的重要场所与机会。2007年的全国两会刚刚落幕,这次两会传达出不少令人鼓舞的信息,也引发出了人们对中国政治发展前景之遐想。
在两会期间或召开之前夕,人们常常会看到或读到有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或面对媒体时的慷慨陈辞。人们也可想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口袋是鼓鼓的,里面可能装满了各种准备提交到两会上的议案、提案。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吕雷建议,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把他们统一称为工人。不能说人大代表不应该将此作为一个议案带到全国的两会上去。但是,仅就称谓本身搞一个议案其实没有多大的价值。农民工缺的不是“名”而是“分”。再例如,据有关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今年“三八妇女节”表示,要将“三八妇女节”改成“三八女人节”或“三八女性节”作为提案提交到两会上。“三八妇女节”只不过是沿袭多年的一个节日,而“三八妇女节”中的“妇女”其实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已。人们不禁要问,“三八女人节”就能比“三八妇女节”强?平民百姓印象与期待中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本不应该是这样的,至少主要不是这样的。如果吕雷们通过“农民工”称谓之事,在“人代会”上通过其政治身份设法让法律赋予农民工以平等之权益,让农民工群体有其真正的利益代言人,如果张晓梅们通过“三八妇女节”称谓之事,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其政治身份设法让更有实质性意义之法律、政策赋予男女真正的平等,这样的议案、提案恐怕比“名称之取消”或“名称之更改”更有价值与意义,更是当务之急。有这样议案的“人大”才是“权力机关”,有这样提案的“政治协商”才是“政治”的协商。人们更要的是这样的“参政议政”。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要的就是“议政”,“政”就是“政治”,“议政”就是议论政治,政治性的议论。以政协来说,政治协商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协商与对话、公民个人行使民主权利或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是有区别的。首要的区别是其“政治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协工作不光光是具体性的事务工作,更不是技术工作。可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政协工作的非政治化倾向相当明显。多年以来,具体的事务与细节淹没了政治协商本身的政治性,许多政治协商工作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政治涵义。无论是提案还是调查,所涉及的绝大多数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比如食品安全、公路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教育收费,这些虽然重要也不可或缺,但比较而言,恐怕属于“小政”。至于政治方面如有关监督机制、人事体制改革的却很少,对一些政治敏感的问题比如政党政治更是不涉及,而这些才是“大政”。而人大的情形无论议案,还是专题报告,同政协情况相类似。
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说,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可是,具有大局意识,视野宽广,具有政治识见和公共政策的宏观性意识,一句话,“政治知识”、“政治意识”、“政治理念”和“政治能力”等“政治性”因素则更为重要与根本。对他们尤其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来说,“小政”要议,但是,更应议“大政”。
(作者系浙江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