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电池遭遇市场之殇
一边是政策导向压力一边是市场反应冷淡
距离1997年中国轻工总会、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等九部委局就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产品含汞量的规定》已将近10年,然而,作为环保节能电池主流产品的碱性电池,目前在我国的市场覆盖率仅占20%,这不仅与发达国家80%-90%的高普及率相距甚远,就是距离国家“十五”规划的30%的目标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一边是政策导向的压力,一边却是市场的反应冷淡,这种局面无疑会让那些曾经孤注一掷转型做碱性电池的生产企业备感失落难耐。而面对政策导向与市场导向所形成的岔路口,估计这些电池企业的心中都会存在这样一个疑问:到底应该向着政策走还是应该向着市场走?
政策导向下的市场尴尬
1997年,九部委局推出的《关于限制电池产品含汞量的规定》的通知中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各类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自2005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不含汞含量小于2%的扣式碱锰和氧化银电池)。旨在通过政策的指挥棒,在生产源头上率先高标准、严要求,进而带动市场消费,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电池的普及进程。
实际上,针对传统碳性电池的污染问题,有责任感的电池企业早在政策颁布之前便开始带头研发环保电池。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电池行业老大南孚便放弃了当时一统国内市场的碳性电池,负高额巨债从国外进口设备转向环保电池的生产制造。1997年,南孚电池承担了国家创新项目———“高能无汞碱锰电池装备开发”的课题研究,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并于2000年出色完成了研制开发任务,实现了全系列碱性电池“无汞、无镉、无铅”的环保化生产。
通过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突出企业的带头作用,国内不少大型的电池企业也都纷纷开始转型生产环保节能的碱性电池,从而带动了国内碱性电池的生产进程。据了解,最早在1995年推出第一批环保电池的时候,整个碱性电池的产量也就10多亿支,现在已经增长到了60-70亿支。
但需要意识到的是,碱性电池近几年在绝对数量上实现的翻番增长,却是建立在市场总体需求大幅增长的前提之下的,碱性电池在电池产品的销售中所占有的比例却是增长缓慢,目前仅有20%左右。而在国外,早在1996年,美国、加拿大碱性电池市场占有率已达86%以上,欧洲也是碱性电池普及率较高的地区,日本碱性电池在2004年已达到61%。但在我国,市场上的广大消费者显然还没有燃起对碱性电池的消费热情。
实际上,政策在引导电池企业生产节能环保电池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在积极的做企业推优限劣工作,力争为环保节能电池创建良好消费环境。自去年8月份开始,经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专项检测,南孚、555等11家骨干企业碱锰电池的汞含量均已低于无汞电池汞含量限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九部委局的规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决定将该11个品牌的碱锰电池确定为首批“绿色环保碱锰电池产品”,向社会公布推荐。这11家骨干企业碱锰电池质量都符合国家标准,都能够长期储存,电量稳定,而它们的汞含量均在0.0001%以下,其中南孚等3个品牌的碱锰电池的汞含量只有0.00002%,大大低于限量。这样的汞含量,接近甚至低于未被污染的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汞含量,废弃无汞碱锰电池可以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和填埋。
然而,就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共同努力的情况下,环保节能电池普及的步伐却还是如此缓慢,原因被不少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在市场消费环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症结。
环保节能电池的消费症结
政策导向对生产制造企业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消费者起到的影响却要弱得多。
尽管电池的环保节能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眼中,电池的角色仅仅是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与肥皂、牙刷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一节1号碳性电池丢弃后可以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可以使10立方米水受到污染”这样的概念在很多消费者的脑海中几乎都是为零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费者并不会在购买电池方面花费太多的心思。
另外,很多消费者脑海中潜在的节约意识也在束缚着对碱性电池的消费。因为碱性电池的价格要比普通碳性电池高一些,很多消费者觉得碳性电池更便宜实惠,尤其是在国内更广阔的农村市场,对碳性电池的消费就更直接。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敬忠说,碱锰电池和锌锰电池相比,实际效果应该是高于6倍的,价格,从零售的角度来说,差不多也是6倍。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性价比。实行无汞化电池,是为了环保,成本增加,但不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只有这样,绿色的、环保的碱锰电池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比较迅速地推广,环保的目的才有希望达到。
政府导向需瞄准消费者
政策导向撬动了生产企业,却并没有在撬动消费者,这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失落和无奈,当然还有残酷的生存压力。电池企业为了产品转型,必然要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等等,例如南孚在每年投入全年营业额的2%进行研发。如果市场并不能带来足够的回报,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得不偿失,必然会严重动摇企业的发展信心。这样的后果显然很严重。
显然,针对目前的环保节能电池的市场消费的主要矛盾,政策导向还需要掉转枪口瞄准消费者。
事实上,政策导向在向电池企业提出环保节能的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在从事引导市场消费的工作。关于电池生产和使用的相关政策已明文指出:“加强宣传和教育,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使用汞含量小于0.0001%的高性能碱性锌锰电池:鼓励和支持消费者拒绝购买、使用劣质和冒牌的电池产品以及没有正确标注有关标识的电池产品。”但是这项政策在广大消费群体中究竟引起了多大的反响却不得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