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红十字会盛赞胡文传义举
“我们要用爱回报爱”
“这位父亲的精神境界非常高,他的举动充分彰显了人道、博爱的理念,值得全社会提倡。”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强高度评价了本报连续报道的“大义父亲”胡文传,“胡文传树立了一个榜样,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我一直关注着《新安晚报》对胡文传一家的报道。”王强在专程看望胡文传时说,《新安晚报》对此事进行了连续的深入报道,无数人被深深感动。胡文传一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还沉浸在失去爱女的悲痛中,毅然将爱女的眼角膜捐赠给需要的人,倡导了一种积极向上、团结互爱的社会风尚。“他的这一义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互助互爱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人道、博爱的理念,与红十字会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胡文传为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王强说,“他用爱温暖、感动了这个世界,现在他家十分困难,我们也应该用爱来回报他!”王强说,民生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做好民生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还需要社会团体、公众参与进来,投身到慈善、公益事业当中。
“现在有很多像胡文传这样的家庭,孩子一旦生个大病,就会陷入因病返贫的境地。”王强向记者展示了不少患病儿童家庭写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资助申请表。“这些孩子都非常可爱,但因为患上大病,给自己给家庭带来很大痛苦。”王强呼吁:“给爱一个平台,用爱回报爱。”(王卉本报记者宫礼)
专家呼吁建立角膜库
胡文传:希望我的孩子仅仅是开始
“我希望我的孩子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安徽也有自己的角膜库。”胡文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角膜捐赠事业。
据负责当晚小明娜角膜移植手术的合肥爱尔眼科医院的李绍伟教授介绍,目前我国需要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超过200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而每年能够接受眼角膜手术的患者只有5000例左右,很多患者因得不到眼角膜供体,永远地失去了眼睛。他说,在国外,角膜库相当规范,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一旦患者手术需要眼角膜,就可以全国统一调配。而在我国,目前角膜库建设还很缓慢,只有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省市才有。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廖荣丰告诉记者,该院近年来每年只能做十几例眼角膜移植手术,主要原因是缺乏眼角膜。由于没有角膜库,只能到外省的角膜库去购买,或者在外省做手术。
记者与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收站取得联系,接收站的付杰老师告诉记者,我省首例捐献眼角膜者是2003年淮北市教师陈晓红(本报曾报道),目前登记捐献的有20多人,但实现捐赠的只有4例。
采访中,这些医生都认为,我省建立角膜库现在非常有必要。(王卉 本报记者安雨、宫礼)
来源:
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