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1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是“中国”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
从“数量世博”到“质量世博”
3月12日,世界地图上,又多了一处“上海世博会”的绿色标志——文莱正式确认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至此,已有12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其中,国际组织达15个。
去年3月22日,温家宝总理亲自签发邀请各建交国家政府参展的函书,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正式启动。由中央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共26个单位组成的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专门成立了由外交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上海市组成,中国政府总代表参加的“4+1”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工作机制。
一年来,招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今年3月以来,招展数字几乎每两天就刷新一次。
吸引这些国家和组织纷至沓来的,是“中国”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
“这归功于中国的吸引力、上海的魅力和全球化活动的结果。”去年底举行的第四届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期间,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这样说。
令受邀者印象深刻的,还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独具匠心的主题。3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确认参展的复函中表示,上海世博会关于“城市”的主题,宏伟而充满雄心,为世界广泛关注,希望在上海世博会框架之内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国内招展和企业招展也全面启动。
据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介绍,将设16个企业馆,国内企业占参展企业2/3左右。
“我毫不怀疑,上海世博会一定会成为参展者最多的世博会,我更希望,上海世博会成为参展质量最高的世博会。”洛塞泰斯说。
“我们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把主题演绎有效贯穿到活动、论坛、园区建设等各方面,如何和参展方建立起更好的合作机制,提高世博会整体水平。”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杨雄说。
2月8日,加拿大成为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谈判第一国。从场馆位置安排、设计要求、人流分布,到水电煤气、金融服务和饮食起居,加拿大方面足足准备了200多个问题。
“如何为参展商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共同演绎好世博会主题,这正是我们眼下的重点。”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说。
目前,包括交通、供电、电信、市容环卫、防灾等18项专业规划在内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园区城市设计也基本完工;《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工作计划》明确了主题内容结构和呈现方式;审议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纲要》,就人员和货物出入境、医疗卫生、海关监管等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推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便利措施。
钟燕群透露,到今年11月1日,自建馆的土地将正式交付使用。
巨大投入的背后商机无限——
期待更多“世博蛋糕”分享者
站在54米高的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楼顶平台,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之间,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世博规划园区一览无余。
2006年8月19日,世博园区基础建设全面动工。上海世博会主体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分19类、约110项,率先开工建设的11条道路,总长度约11公里,整个项目计划一年内完成。
2007年2月8日,可满足7000人的住宿和办公需求的世博村项目正式开工;
同时,世博园区主要场馆的建筑设计、招标等正抓紧进行;包括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和位于浦东A片区的样板组团,将于今年5月份开工;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会历史馆等主要场馆,也将投入建设。
“从现在起,上海世博会的建设和营运进入高峰期。”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说。上海世博会直接投入建设资金180亿元、运营资金106亿元,巨大投入的背后商机无限。
上海餐饮业行业协会测算,按照上海世博会期6个月、大约吸引7500万人次参观计算,每人次在园区内至少消费一顿饭的话,餐饮商机就至少有18亿元!
“为方便世博会参观人群,上海正构建一个水陆空交通大网络。”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孙建平说。倘若把上海所有直接或间接与世博会相关的市政设施建设计算在内,这将是个惊人的数字。
而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之下,蕴藏的城市发展诉求,同样为众多有心者所关注。
“多让人兴奋!”民营企业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秉文说。该企业和上海另两家民营企业一起,为世博会合作开发智能化半导体照明二维光源产业化技术。
梁秉文负责的项目是“上海世博科技行动计划”99个专项研究计划中的一个,2005年11月启动。“这是个面向全国的、开放的计划。”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钮晓鸣说,“在已确立的项目中,其他省市企业参与的约占10%。”
“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共享‘世博大蛋糕’。世博会不是上海的,是全国的,也是世界的。”杨雄说。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在区域经济合作间激起层层涟漪——
上海世博冲击波
3月2日下午,初春的上海长兴岛寒风料峭。漫步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60多岁的陈金海步履轻快。
“现在,我们什么吨位的船都能造喽!”陈金海说:“现在装备多先进,你看那塔吊,80多米高,170多米宽,能起重600吨。”
身为上海江南长兴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在江南造船厂呆了38年的陈金海,亲历了企业为上海世博会腾地搬迁,感慨颇多。这个原本受限于黄浦江、面积为77万多平方米的造船企业,按搬迁规划,落户于上海长兴岛。“仅一期工程中3号线的占地,就大于原厂的总面积。”
陈金海笑言,“从‘黄浦江时代’走向了‘海洋时代’。”未来,这一总占地12平方公里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造船基地,甚至影响世界造船业的产业格局。
赢得更大发展空间的,不仅仅是江南造船厂。世博园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共涉及18452户居民、270多家企事业单位,这是上海解放以来单个项目动迁规模最大的工程。到2006年5月31日,1.8万余户居民全部完成动迁,大部分企业也都完成动迁签约。“约50%的土地已经腾清,大约在今年底,园区内土地将全部腾清。”
这些为上海世博会整体搬迁的企业,包括上海港机、宝钢集团浦东钢铁有限公司等都在搬迁扩建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改造升级技术,提升了竞争力。
上海世博冲击波,在区域经济合作间也荡起层层涟漪。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区域,“世博效应”已然显现——浙江宁波的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上海世博集团的四大场馆之一亮相;距上海不足100公里的江苏吴江,正积极准备做上海世博会的外围“接待站”;浙江杭州则专门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对接上海世博会发展世博经济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