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3月19日讯
我市街头难见公厕身影,让人“内急”,市民和游客反映强烈。昨天,市政府公布2007年将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件“急事”被纳中计划,将投入800万元用于新建10座公厕,改造现有公厕20座。
记者调查发现,与市民游客的“急”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厕的冷清。这一矛盾不仅困扰守厕人,也让人们对公厕这个公共资源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利用更加关注。
目击
免费和收费“两重天”
广场路西湖边的公厕,是座“五星级”豪华公厕,是我市街头目前惟一一座免费公厕。记者昨天进该厕看到,休闲椅、空调和电视等一应俱全,尽管有工人在维修设施,但入厕者依然络绎不绝。守厕的齐先生介绍说,曾做过统计,每天平均约有3000多人进厕所,估计是全海口来人最多的街头公厕。
记者在和平南路第十中学附近的公厕,待了半小时也不见一人入厕。守厕的刘女士说:“小便两角,大便三角。来人少得可怜,一整天进厕所的没几个人,多时一天也才收到10多元,还不够缴水电费,每个月光要缴各种费用就需300多元!”记者走访了海甸岛和府城一些主要街道上的公厕,发现情况也大多如此。因门可罗雀经营惨淡,守厕者基本无心守厕。
与报刊亭或杂货亭联为一体的“流动公厕”也基本是形同虚设。假日海滩烧烤园旁的两个环保公厕早已关闭,无人理会。推开玉沙路一公交站点旁的环保公厕时,发现门也被锁死。
调查
多因素致收费公厕受冷落
收费公厕使用率极低原因何在?守厕者们反映说,公厕门口一般没有停车的地方,就是可以停车,开摩托车和小车的也不愿来,都会去酒店或商场里方便。街头公厕只是针对过路人,好多公厕位置也不在人员聚集地附近,所以人少不足为奇。市民张永生说,有的公厕里住着人,公厕被搞得乱七八糟;有的因节约水冲洗次数少气味熏人,还有的别说配洗手液、吹干机什么的,水笼头都拧不出水,“还要收钱,鬼才愿意去!”
干净整洁的环保公厕缘何不受青睐?市民王必武说,最早是投币式的价格为1元,现在对中小学生、幼儿、残疾人等实行优惠价0.3元,而其他人无论大小便都要收0.5元。“想想看,坐趟公交车也才1元。你看不少地方环保公厕门牌上的价钱,都被硬物刻划涂抹看不清了,这就说明普通市民对这个价不能接受!”
据市环卫局业务科副科长胡克介绍,目前全市由企业投资所建的环保公厕42个,归环卫部门管理的公厕有60个,这些公厕大多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是靠近居民区,如今家家有了卫生间,就不用出门上公厕了。另外我市公厕实行收费制,随着城市商业网点逐步发达,公厕附近有了酒店、超市等,这些场所一般都配有卫生间,相当一部分人为了享受和省钱,就不愿进传统公厕了,像市一中和百货大楼附近等处的公厕使用率由极高到极低,就是因为如此。这样,收费与不收费的,在不同路段周边人流量大小不同的公厕,其使用率的高低就有天壤之别。
思考
商场酒店旁公厕应“搬家”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詹长智博士认为,任何公共设施都要发挥效果,旧公厕改建和建设新公厕均要做很好的调查,要考虑到市民习惯和人流量科学合理布设,尤其要广泛征求老百姓意见。
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的符先生说,公厕免费自然人气旺,海口公厕可参照西湖边公厕给企业留一半用地的模式,街头公厕实行和车站等处一样的免费开放;或者其维修管理和建设都由政府“埋单”。
市民李小波说,我市扩改建公厕要遵照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商家配备厕所的优势,避免资源浪费,像在商场、酒店或港口、码头附近50米左右都不必建公厕,原有的街头公厕也宜改址搬迁,而远离十字路口或繁华场所,处在偏僻路段和人员不宜逗留地的公厕也应早日“搬家”;不少人反映说公厕门口没人看管车,骑摩托和单车路过入厕均不放心,因此要特别搞好街头公厕内外安全。
和平南公厕守厕妇女闲得在门口张望。 记者 彭桐 摄(来源:海口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