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传统小吃、救助站服务……这些有意思的话题,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研对象。昨天,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团委获悉,近期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并提出了不少建议。
“寻访老上海的传统风味”,是刘宏啸等同学的报告题目。
假期里,他们走访了南翔古猗园、七宝古镇,当面讨教了做小笼、海棠糕、梅花糕的老师傅。在与老人们的对话中,他们还“挖掘”到了一种如今已几乎“绝种”的食品———艾青团。“艾青团可不是青团。”刘宏啸说,“艾青团是苦艾或黄花艾做的。老人们说,这两种野菜只在清明前后才会长出来,做出来的团子是暗绿色,不太亮眼,但口感很好。”另一个调研组的陈奕,则带领她的小姐妹们走访了吴江路、七宝、朱家角等地,画了一张“上海传统美食地图”,希望借助他,让更多的同学亲近传统美食。对于传统美食的传承,刘宏啸在报告中建议:目前一些中小学已开设了传统工艺课,可否将传统小吃的制作也列入课程中,让下一代与这些式微的食品来一次亲密接触。作者:记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