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芳,一位普通的金山妇女,她现在的职业是金山故事协会授予的“故事讲述家”,她的工作就是用金山方言为老百姓讲述“金山故事”。从事她这样的职业,现在在金山还有100多人,此外还有50多个专门从事故事创作的作者群体。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被称作“金山三枝花”的金山农民画相比,现在知道金山故事的人并不很多。说着一口方言,“金山故事”能不能像苏州评弹一样再为人们所熟知呢?
金山方言限制较多
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红火于上世纪80年代的金山故事当年同金山农民画、金山影视等被称为“金山三枝花”,喜欢的老百姓格外多。和一般的传统民间故事不同,金山故事的写与讲基本都以金山当地方言为主,讲述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金山话蛮适合在基层讲的,挺有乡土气息。”金山故事协会会长张道余告诉记者。
“用方言,在走出金山时的确会遇到一些阻碍。”金山区宣传部副部长戴平说。不少故事讲述家去其他区县讲故事时,往往改上一口上海市区方言。“在长三角地区讲金山话基本还能听得懂,走出去就得讲普通话了。”戴平说,“那种地道的韵味多少会有些损失。”和苏州评弹这种曲艺不同,作为演讲的故事讲述,方言带来的限制毕竟会更大一些。
试用两个版本
为了让金山故事能走出去,现在不少作者创作故事时已开始写不同的版本,金山话、普通话各有一版。“我们提倡方言和普通话能一起走下来。”张道余说。
现在的金山故事创作群体已有50多人,全部来自金山,100多个讲故事的人以中青年为主。“在培养作者、讲述者群体上,我们已经开始做梯队的培养。”张道余告诉记者,现在讲故事的人里面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都讲普通话,更能贴近学校的生活。“在创作和演讲的能力上,我们都在抓紧培养,并进行一定保护性开发,整理一批经典的金山故事。”目前,金山还专门成立了唐秀芳故事演讲队、毛一昌工作室等培养故事讲述家的培训班。分为普通话组和金山话组等。
今年举办故事大赛
目前,金山故事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老年茶室、公共文化活动中心里。“要让更多的人听金山故事,了解金山故事,就要扩大现在的市场。”金山电视台开播了一个《金山故事》的栏目,邀请故事讲述家们来为大家讲述长篇故事。
今年,金山要举办一个由中国民间文艺界协会等主办的中国新故事大赛,并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个内容。
明年金山还准备召开一个更大规模的世界华人故事大赛。“通过各种比赛拓宽金山故事的市场。”张道余说。
“黄道婆”编入学生课外教材
通讯员李家麟 记者王楠
晚报讯 记者昨日从徐汇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获悉,《黄道婆———学生课外阅读教材》第一批2500册,日前将出版。
2006年5月20日,徐汇区“黄道婆及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黄道婆是中国古代棉纺织技术革新家,为了弘扬她的改革创新精神,保护并传承具有7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汇区文化局、教育和华泾镇政府便在去年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调查的同时,着手编写一本《黄道婆———学生课外阅读教材》。
该教材分为四个章节记录了黄道婆一生,即:“黄道婆衣被天下”、“黄道婆革新创造”、“黄道婆历史功绩”、“黄道婆民间信仰”共计二万余文字,数十张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黄道婆科技创新的思想和事迹,先期在华泾、龙华、长桥地区中学初一年级中试点,然后逐渐在全市推广。作者:晚报记者孔同报道 制图邬思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