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洪森的农民本色
只要他卷起裤腿,光着脚下田帮农民插秧,他领导的人民党的得票率就会立刻飙升
本刊记者 刘 歌 发自金边
18岁开始带兵打仗,23岁统领2000人的部队;26岁成为外交部长;33岁登上首相宝座,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首相
这样的传奇人物会是谁?他就是柬埔寨首相洪森!
多数传奇人物都会因其身上的神秘色彩而与人产生距离感,让人无法看清其真面目。
书写传奇故事
柬埔寨朋友告诉记者,用“传奇”二字来形容洪森也许是最恰当的。
洪森1952年出生于柬埔寨磅湛省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那年,他离开老家,独自一人到首都金边求学,寄宿在一座寺院里做庙童,直至读完初中。
1967年,刚15岁的洪森参加了红色高棉的部队(注:“红色高棉”原是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对柬左派势力的称呼,后多指柬共产党),很快成为一名手握“重兵”的军官。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南征北战,与亲美政权展开殊死搏斗。
1975年,柬埔寨解放在即,洪森却受了伤。在一次战斗中,他左眼中弹,住进了医院。由于伤势严重,他没能保住这只眼睛。但幸运的是,住院期间,这位伤号收获了爱情和婚姻。医院里有一位名叫文拉妮的姑娘。她与洪森早已相识,对洪森一往情深。但当时,洪森所在的部队规定:不满30岁的男兵不许结婚。他交了很多份结婚报告,都被上司挡了回来。后来,考虑到他战功卓著且身负伤痛,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可此时,文拉妮那边又遇到了麻烦。她的上司死活不同意这门婚事,而是希望她嫁给别人。洪森得知消息后,气得拔出手枪,朝天连开数枪。文拉妮坚决不服从上级安排。最后,上司不得不批准了他们的结婚申请。
婚后的生活也是在动荡和波折中度过的。文拉妮生第一个孩子时,洪森正在前线打仗,上级不同意他回家探望。孩子刚出生就不幸夭折了。医院瞒着文拉妮,把孩子匆匆掩埋,至今不知尸骨何在。
1977年,洪森宣布脱离红色高棉。此后,他的军事、政治和家庭生活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但接下来,他很快走到了权力巅峰:1979年1月,出任柬埔寨外交部长,29岁那年又成为副首相,随后当选柬埔寨人民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33岁那年,出任柬埔寨首相,至今已连任5届。虽然1993年—1998年间,洪森名义上是第二首相,但柬埔寨的国家大权实际上一直牢牢掌控在他手中,直到今天。
2008年,柬埔寨将举行全国大选。从现在开始,洪森领导的人民党就要与奉辛比克党和桑兰西党展开选票争夺战。听柬埔寨朋友说,每到大选前,一些政党的要员就会到乡下,给百姓送慰问品、发红包。而人民党却有不用花钱的制胜法宝——只要洪森卷起裤腿,光着脚下田帮农民插秧,人民党的得票率就会立刻飙升。无论是插秧、除草还是开拖拉机,洪森都是一把“好手”。
说起中国两眼放光
那么,洪森的本色又如何呢?
记者第一次见到洪森,是2003年在泰国召开的中国-东盟“非典峰会”上。会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洪森首相挨着温家宝总理,坐在台上。他一直拿着耳机,认真地听记者们的提问,同时仔细地观察台下的各国记者。
去年10月底,记者来到柬埔寨,第一次面对面地采访洪森。此时,柬埔寨雨季已过,阳光明媚。金边郊外的一座欧式淡黄色小楼,掩映在鲜花和绿树中,四周一片寂静。这是洪森的私人别墅。听工作人员说,如果没有重大外事活动,洪森就在这里办公。
记者提前赶来,在客厅里等待洪森出现。半个小时后,在楼上办公的洪森准时来到客厅,友好地同记者打招呼。他一身西装,戴着一副方框眼镜,目光中透着机智和威严。
记者: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一直很密切,您希望今后两国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
洪森:中柬友谊应该是在1279年就开始了,已历时几百年。柬埔寨一直并要继续坚守一个中国政策,为我们长期、牢固的友谊而努力。我和我的官员们做过一些调研,结果发现,搞同样一个项目,中国提供给我们的贷款的利息是最低的。中国是在真心诚意地帮助我们,不像日本、欧美那些国家,他们“洋人”的投资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所以,不久前柬埔寨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后,我们马上和中方联系,希望中国派勘探专家来实地考察。我同时也说,一旦我们真的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就马上和中国进行贸易。
我很佩服中国的领导人。现在,中国的商品遍布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离得开中国。我有一次在美国打高尔夫球,用的器材都是中国制造的。后来,我买了一些物品,回来后打开一看,又全是“中国制造”。你们看,连美国也离不开“中国制造”。
洪森兴致很高,谈了将近一个下午。他声音洪亮,反应异常迅速。20多年前,洪森可不像现在这样自信、自如。他曾回忆说,自己刚当外长那会儿,很怕见记者,第一次接受采访时,竟不知所措地称记者为“阁下”。在一次出席国际会议时,为了不让别人“嘲笑”他太年轻,洪森居然为自己加了1岁——在登记簿上将出生年份填写为“1951年”。而如今,洪森早已是一位成熟的外交家,对于国际形势有着清醒的思考和认识。他虽是行伍出身,但对很多国际问题都能提出精辟的分析,有自己的主张和做法。
与农民开玩笑的平民首相
听柬埔寨的朋友说,洪森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一到百姓中间,就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常常站在露天的土地上,一讲就是两三个钟头,水也不喝一口。他讲起话来感情充沛,风趣幽默;语言非常口语化、平民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他熟知柬埔寨的传统文化和佛教教义,不嫌弃农民的狭隘思想和小农意识,喜欢用比喻给他们讲道理。有时,在洪森讲话过程中,农民们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直接插话提问。此时,洪森会停下来,毫不介意地予以解答。对于柬埔寨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听洪森“演讲”更痛快的了。在柬埔寨,大约有4个柬语电视频道,每天都会转播或重播洪森的讲话,观众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百闻不如一见。春节前,记者到柬埔寨采访时,在中国援建的一条公路的开工仪式上,实地实景感受了洪森这位平民首相的语言特色。
仪式举办地桔井市距首都金边很远,洪森乘直升机来到仪式现场。早上8点30分左右,洪森准时抵达。直升机刚刚降落在平整过的红土地上,上千人的人群就立刻欢呼起来。他们中的许多人天不亮就出门,一路赶来,为的就是看看洪森。洪森穿着一件柬式土布衬衫和长裤,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然后,他在尘土飞扬的场地中央站定,手上虽然拿着讲稿,但他几乎不看。刚开始,他用的是比较正式的语言,对开工仪式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国政府和中国援助人员表示感谢。而后,他用再平实不过的语言,为老百姓们算起账来——先从修路的好处说起,再告诉大家援助项目的造价,最后计算出每修一米路要花多少钱,这些钱可以买多少斤大米,等等,让每个人都对中国援建的这条公路有了感性认识。
洪森还对老百姓们讲起了柬中友好关系——“中国太大了,中国的一个省就和我们国家的面积差不多。中国人也多,假如全体中国人一起撒尿,我们柬埔寨就会闹水灾!”听了他的话,全场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间对中国人有了最朴素的了解。洪森自己也是边说边笑,打着手势,笑得开怀时不得不先停下来,笑够了再接着讲。尽管在场的外国人听不懂柬语,但也被他真挚而富有感情的笑声感染,都跟着笑起来。
桔井是洪森打过仗的地方。他像叙旧一样打着手势说:“美国人是很好骗的。越战的时候,美国人把坦克开到了这里。当时我在这里驻军。那个时候穷得没有吃的,我就跟美国人说,我们支持你们,和你们是一伙的。美国人一听,就把食物从车上抛给我们。里面还有一条皮带。我当时比现在帅多了,借了一身旧军装,扎着这条皮带就去相亲了。我和夫人都在这一带战斗过,对这里很有感情。来时我看到这里的学校还没有围墙,路也没修过,有关部门一定要尽快把它补上。我明年还要来这里看望大家!”
洪森讲话时常点名提问随行官员,询问具体数据。被点到名的部长和地方大员,都紧张地赶快起立,双手合十,像被老师点到名字的小学生一样,恭敬地回答他的提问。就这样夹杂着玩笑和问答,洪森从早上9点多一直讲到近午,滴水未沾却毫无倦意⋯⋯看到他的直升机卷起黄土、披着热带的阳光升空离去,站在地上的人们无不仰头翘首,大人、小孩的眼中无不充满依依不舍的神情。
眼前这一切,使记者突然觉得,这位农民出身的首相,确实有一种令人信服的个人魅力。
性格刚毅的柬埔寨强人
洪森自己说过:作为柬埔寨的领导人,应当具备坚定、刚毅的性格。
从1985年出任首相算起,洪森已执掌柬埔寨政权20多年。在柬埔寨,没有人敢对洪森的命令掉以轻心,他因此被称为柬埔寨的“强人”。但洪森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他曾用英语对媒体说,“Strong Man”这个词,显示的是残忍或别的性格,他不想接受所谓的“强人”称号。他说,他的性格有很多侧面,但最主要的是:务实和认真。“我认定的事一定要做到。也许正是因为我做事认真,才有人视我为‘强人’。”
但洪森的确是个很好强的人。1979年1月,他出任外交部长。在此之前,他的人生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外交工作对他来说显然是完全陌生的。不过,他从头开始,用心学习,严密跟踪国际形势,很快就成熟起来。出任外长后,他首次出访的国家就是苏联。洪森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飞往苏联的途中,心里直打鼓,自己没有经验,只是一个小国的部长,和苏联的老外交家谈什么?但当飞机降落时,看到柬埔寨国旗和苏联国旗并排在机场上空迎风飘扬,那一瞬间,他立刻有了信心——柬埔寨虽然是个小国,但与苏联是平等的在数十年的战斗、外交和政治生活中,洪森不断书写着他的传奇故事。西哈努克国王曾经说洪森是个“坏子民”,后来却认他为义子。西哈努克也曾说:柬埔寨有洪森这样的领导人是幸运的,应当多几个这样的人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