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为服务关心司法考试的考生,即日起我们精心筹划的“日报会所·西部司考名师讲坛”将陆续围绕国家司法考试动向,第一时间直通北京为考生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信息。本月31日上午,我们将邀请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多次参与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及组拼试卷、评卷工作,具有丰富辅导经验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凯湘教授前来成都,为考生们把脉2007年全国司法考试。
主题活动
北大博导解读今年司考
由本报联合成都华胜司法学校主办的“07司法考试新闻报告会”将于3月31日星期六上午9点至12点,在新南路103号成都空军第一招待所(磨子桥百脑汇电脑城旁)会议大厅举行。届时,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司法考试大纲编委会成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凯湘教授将莅临报告会现场,就考生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主讲交流。
据了解,本次新闻报告会刘凯湘教授将从“2007年司法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新通过的《物权法》在今年全国司法考试中会怎样考?”“如何把脉今年司法考试命题规律及相关知识?”等三个方面详细为你解读2007年全国司法考试走向。
新闻人物
新闻报告会主讲人:刘凯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主编国家司法考试指定教材《商法、经济法学卷》,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多次参与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及组拼试卷、评卷工作,具有丰富的辅导经验,其讲解深入浅出、重点鲜明,考生易于掌握。
提醒1
即日起,“07司法考试新闻报告会”入场券正式对外发售,凡关注今年全国司法考试的考生及单位可以直接拨打本报热线(028)962211提前预订,每票80元;在校学生凭学生证享受优惠,每票50元。
提醒2
凡通过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的考生,本周四起,开始发放《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前往柿子巷成都市司法局七楼政策法规处领取。服务咨询电话:86249833
专家阵容
名师云集 助阵司考
为服务众多参加司法考试的读者,我们日报会所栏目特联合成都华胜司法学校,从北京邀请来了身居全国司考辅导顶端的大腕级人物为你指点迷津,专家们将分阶段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把脉今年全国司法考试。凡要报名参加司法考试培训的考生,即日起可以直接拨打热线(028)962211、84538899咨询和报名登记。
尹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参与司法考试命题工作,授课经验非常丰富,对民法有深入的研究。
潘剑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国家司法考试改革权威专家,曾多次参与司法考试指定教材《民事诉讼法学卷》的编写与司法考试命题。
李仁玉: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94年来长期参加全国律考大纲及指定教材的组织和编写,并参与命题及阅卷。
阮齐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副会长,司法考试刑法学王牌辅导专家;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命题预测准确,以其犀利的语言,直击司法考试重点。
汪建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诉讼法基地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曾参与司法考试命题及拼卷、评卷工作,权威司法考试辅导王牌专家,中国司考刑诉第一人。
胡锦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宪法。高级司考辅导专家,对命题规律和考点了如指掌,在轻松、幽默中让学员把握理论体系。
刘凯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主编司考指定教材《商法、经济法学卷》;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多次参与司法考试命题及组拼试卷、评卷工作,具有丰富的辅导经验,其讲解深入浅出、重点鲜明;是权威司法考试辅导王牌专家,中国司考“商经”第一人。
张丽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多次主编、参编司法考试指定教材《国际经济法学卷》,国家司法考试命题专家,参与司法考试命题及评卷工作。
杨帆(女):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司法考试辅导专家、权威名师。三国法辅导,逻辑缜密、思路清晰的授课风格。
杨帆(男):中国政法大学法制史学博士、副教授;国内首创“法理学、法制史”辅导方法,善于总结、把握司法考试脉搏。
活动背景
司考 中国第一难
失败者 司考简直等同考研
“当时我们寝室7个人,有4个人参加了司法考试,结果一个人都没考起,毕业后都没有从事法律职业。”去年刚毕业于川大法学院2002级学生小吴提起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心中充满了遗憾。小吴告诉记者,他们班上当时有学生117人,绝大部分毕业后都抛开了法律这一行,做别的行业去了,因为从事法律工作职业,都得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如今在媒体工作的小吴担心自己过不了司考关,也就不再打算投入更多精力去准备司法考试了,“先工作几年后再考虑,当时我们寝室那几个同学都是到大四时准备考研的,结果没考起,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以便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法律界工作,也不枉读了四年法学,结果还是没有通过,只有改行了。司考简直就像是考研一样难……”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杨帆在成都讲学时接受记者采访(见本报3月12日报道)时表示,目前司法考试中一些考题被引用到法学类研究生考试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平时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应该好好利用起来,早些做准备,通过司法考试比社会考生来说比较容易。
成功者 五年连考痛并快乐着
一年前,32岁的姚进是某检察院一名普通职员,虽说自1998年进入检察院工作已有七八年了,在单位上工作业绩不断向前,但职务却一直徘徊在后,永远就是一个普通办事员。“是国家强行规定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才能任命受职的,记得我们单位有10多人与我一样,从2002年全国第一次实行司法考试制度以来,都一边工作一边啃书本,考考考,一连考到2006年就我一人幸运通过。”回忆去年11月底公布考分时,姚进描述当时是心惊胆颤地从网上查到自己的名字“362分”,以2分之余险过:“当天晚上,我不断地打电话,向自己所有亲戚朋友通报了自己的胜利。那一夜,我没有睡觉。”
一周后,姚进任命书下来了,助理检察员,工作一年后将直接晋升为检察官,“老实说,通过这几年的考试,自己学得的法律知识可以说进了一大步。”电话中,说起自己往日考场拼搏,姚进有无尽的懊恼。“一边要工作,一边还得应付考试,记得2002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司法考试才考了180来分,后来一直都不理想。去年参加培训班后,按指导老师的方法跟进,果然成效明显,考分飙升,很荣幸过关了。想想这几年应付考试的苦和过关时的心情,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
司法局人员 人多门槛高出口小
“人多,门槛高,出口又小。”成都市司法局“司考办”工作人员这样来概括自2002年全国实行司法考试制度以来,出现“小吴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如今成都各大高校都办有法学院(系),在校班,还有网络班,林林总总,培养法学人才如火如荼。仅往年成都考区来说,司考五年来,总参考人员超过一万多人,虽然每次过关率都在增长,但每次过关人数都只有100余人,可见司考门槛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司考出口也很小,意味着只有绝少部分人才能够从事法律职业。“考不过关,所学一切都白费。”司考办负责人这样来形容那些想从事法律职业必须通过司法考试的重要和残酷性。
新闻评说
天堂地狱一线间
有个“70多岁的老考生”,这是出现在第一次全国司法考试成都考区中的一条新闻。当年记者采访时,成都考区就有3000多人报考,抱着试一试态度来参考的人不少。“过关率7.6%”,这是整个成都第一年司考成绩,已是西部最高的城市了。
“有点难,不好考!”沸沸扬扬几年过来,中国的司法考试就给世人留下了“中国考试第一难”的印象。有人这样来形容司法考试,说她是每年数十万考生爱恨交加的女神,既可能意味着你打开一扇通往瑰丽前景的机会之门,又可能意味着卡住一条升职发展的咽喉之道,让你郁郁终身。
天堂向左,地狱向右,数十万考生上下求索。此等激烈竞争的壮观场面,从每年因迟到1分钟而被警察拒之门外痛哭流涕的考生眼神中可见其中之奥妙;从每年查分得失的神态中,可窥见系人一生之幸福。从大处着眼,或可视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可喜场景,然从考生个人出发,其又分明是一个残酷的炼狱般的煎熬。如何才能走出这炼狱?
这是一个矛盾——法治社会需要规范化的司法考试,考生则需要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本报记者 朱光泽 杨甦 张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