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楚天都市报》报道,3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温家宝总理从容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妙语连珠,文采飞扬。
此时,温总理身边一位青年在纸上快速地记录着。每当总理话音一落,他的英文翻译声便从话筒传出,语音流畅,表述准确。青年翻译名叫费胜潮,34岁,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於志清是费胜潮的中学语文老师。於志清昨回忆说:“费胜潮各科成绩都好,语文成绩尤为拔尖。我那时要求学生写随笔,费胜潮所谈的话题多是关注国际关系、军事科学和历史事件。”武大退休教授张伯香,是费胜潮读大学时的系主任。他说,费胜潮知识很广博,毕业论文写的是“英国文学”。
给领导人当翻译,风光背后其实有辛苦。费胜潮说,辛苦主要体现在倒时差、连续作战、吃不上饭这几个方面。虽为高级翻译,费胜潮也出过差错。他在与网友交流时“自我揭短”:有一次举行记者招待会,接近尾声时,凤凰卫视的记者用中文提了一个问题,翻译起来并不难,费胜潮顺畅地脱口而出,但全场大笑,笑得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用中文把问题重复了一遍。下来后他自嘲,“脑子里的扳道工扳错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