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3月20日讯:
本次央行呼应市场预期,及时亮出利率之剑,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市场人士认为,货币政策调控透明度有所提高,政策出台更具有可预测性。
决策透明度在提高
近期出炉的一系列数据令调控空气凝结,不少舆论也达成预期,中央紧缩性调控政策已是山雨欲来。
在本次加息的酝酿过程中,决策层传递的信息似乎比市场还要坚决。就在政策出台前一天,央行行长周小川还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会高度重视CPI有些偏高的问题,并认真研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应对。”谈及贷款增速过快的问题时,周小川更是明确表示要认真研究后加以适当调控。尽管市场随即对于央行领导的这一表态作出回应,但决策风格的变化还是让市场有些始料未及。
业内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在美国,如果70%的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加息的话,那么加息的可能就非常大。但在中国,如果大多数人预期加息的话,央行往往不会加息。比如说,2006年8月份的加息,当时经济趋热现象已有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都明显下滑,央行连续多次数量招标发行央票也使得市场认为央行不会调整利率,因此当时的加息是出乎市场预期的。
在业界专家看来,这次加息打破了以往的规律,体现出央行货币政策出台更具备可预测性,决策的透明度明显提高了。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也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应该更加透明、更加可预期,和社会公众、业界有更好的沟通,这是一个大趋势。”
只有市场能够提前预期到央行的重大政策出台,才能避免给市场带来震荡影响,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鉴于本次央行加息举措传递的积极信号,业内人士一致建议央行建立定期的决策会议制度,并向公众公开会议日程安排,这样更有利于市场形成统一预期。
加息彰显调控手段多元化
在专家们看来,尽管本次加息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当前经济过热的趋势,但其传递出来的信号却是明确的——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选择上仍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利率水平长期偏低,距离中性利率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据国海证券估算,2006年我国工业企业总资产回报率为6.7%左右的水平,净资产收益率在14%左右,明显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水平,小幅加息根本无法消除企业的投资冲动。中国每年加息一两次的举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很小。
国海证券杨永光认为,如果仅是按目前小幅低频率加息的话,那么加息效果主要在于强化了对市场的加息预期,使得投资者对未来利率上升有所顾忌,以至于资产价格不会过快上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注定了中国的法定利率水平是无法达到中性利率水平的高度的。这就是说,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中国还是需要诸如行政干预和行业政策等非市场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辅助工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此次加息对于提高投资成本抑制经济过热会有一定作用。央行目前货币调控的主要目标还是通过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经济发展。过去央行主要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对冲等手段进行调控,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杀伤性。而多种手段的实施,会改变过去手段相对单一的情况。(黄宪奇)(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