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一位长春市民通过“太阳观察卡”观看日偏食。 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图三:昨天上午在银川拍摄的日偏食过程。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图四:昨日10时许在南京拍摄到的日偏食天象。 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没想到在天文馆也看不到日偏食。”65岁的退休教师李林尚站在北京天文馆太阳厅里不无遗憾地说。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一,10年以来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日偏食天象,上午应该出现在北京的上空。但是天公不作美,从前天傍晚开始的霏霏细雨,一直断断续续持续到昨天,昨天早上7时,记者在前往北京天文馆的路上看到,天空依然阴云密布,淅淅沥沥的小雨淋花了前风挡,不得不开雨刷器。
太阳望远镜也“靠天吃饭”
从8时30分起,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手机不断响起,几乎全是媒体询问直播事宜,因为此前曾预报说,这次日偏食将通过太阳望远镜实时直播。
来到对观众开放的太阳厅,记者发现已经有不少观众聚拢,看上去都是一副遗憾的表情,工作人员说:“我们一直在准备着,哪怕出现短暂的晴朗,我们也会打开望远镜进行直播。”许多在摆弄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记者也没有往日抢占有利地形的劲头,不甘心的文字记者追着观众进行采访。
“在雨天用肉眼肯定看不到日食,但是天文馆里有先进的设备,我觉得借助仪器应该看到这一奇观,一大早就跑来了,结果也没看到。”昨天上午9时30分,家住广安门的李林尚对记者说。
“太阳望远镜也要‘靠天吃饭’,阴云密布的天气条件下,它也一样看不远,况且今天下雨,雨点落到镜头上对仪器不利。不过,不管天气如何,这样的天象一定准时上演,北京地区看不到,其它晴朗地区还是可以看到的,因为这次日偏食天象发生的区域很广泛,如果天气允许,除西南部及东南部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北冰洋大部、北美洲极西部都可以看到‘天狗咬日’这一天象。而我国的西部地区比北京的观测条件更好。”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对记者解释道。
看看过去的录像也挺好
在天文馆的入口处,不时有观众进来,进门后询问的第一句话都是:能看到日偏食吗?而来这里的目的跟65岁的李林尚一样:有先进设备应该可以看到。
当听到工作人员抱歉的回答后,观众虽然失望,但并没有马上掉头就走的,他们纷纷走向专为这次观看日偏食开放的太阳厅,仔细地看起有关“太阳起源”、“太阳望远镜”等科普知识。
墙上的四个电视屏幕一直在滚动播出着日偏食天象奇观,许多观众惊讶地喊:“这不还是在直播吗?”仔细看看屏幕上显示的时间,原来是2006年的。“呵呵,原来是录像呀”。等明白怎么回事儿,观众报以善意的笑声。
“来这里的目的没有达到,有些遗憾,但是也有收获,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一些太阳知识,”家住望京的付文革说,“今天正好倒休,又是女儿的生日,带她来长长知识蛮值得,也算是过了个有意义的生日。”
“请观众和记者朋友到二楼观看日全食视频录像。”随着工作人员的招呼,上到二楼,大屏幕上正播放着去年埃及日全食的全程视频。只见画面上,黑漆漆的天空中亮白的圆太阳正一点点被黑影吞食。画面虽然抖动得厉害,但整个过程还是很完整的。寇文对着一位电视记者说:“是我用家用DV机拍的,很不专业呀。”
“妈妈,我看到天狗吃太阳了。”5岁的李如茵高兴地对妈妈说。“看看录像也挺好的,没白来。”小如茵的妈妈说。
“日偏食天象发生期间,天文馆坚持开放,接待前来参观的观众,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观众得到收获。”北京天文馆业务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李恩杰说。
两年内北京还有两次日偏食
此次日偏食在北京地区的初亏时间为上午9时27分24秒,食甚为10时23分11秒,复圆为11时21分22秒,最大食分0.396,即按直径长度说太阳约四成部分被月影遮挡。
据介绍,昨天出现的日偏食观测条件之好在北京地区已经有整整10年没有出现过了,上次类似的日食发生在1997年,之后的2002年虽然也有过一次,但日食发生在大清早,而且食分非常小,只是太阳和月亮“擦肩而过”,因此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日食发生在上午到中午的时间段,地平高度较高,食分也不算小,要是天气好的话,真是难得的观测机会,”李恩杰说,“但这次天公不帮忙,观众没有看到。不过观众朋友也不用遗憾,在未来两年里会有两次日全食在中国境内发生,一次是2008年8月1日,一次是2009年7月22日。届时北京地区虽然看不到全食,但能看到食分很大的偏食。届时如果天气晴好,北京天文馆仍然会开放给市民观测。”
北京天文馆原计划昨天上午推出五大举措应对公众的观测需求,一是开放太阳厅,观众可以通过直径1.8米的实时太阳投影(通过安置在楼顶的全新进口300毫米口径主镜反射得到的太阳图像——编者注),近距离清晰欣赏到日食全过程,同时墙上的显示设备也会播放实时的太阳色球层画面,让观众欣赏到用别的手段无法看到的“色球日食”;二是在新馆二楼大屏幕现场直播日食的整个过程;三是开放地面的130天文台,利用大型天文望远镜让观众亲眼目睹日食的细节;四是开放一台120毫米口径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观众可以通过它用手中的数码相机亲自拍下日食的美丽照片;五是观众可通过现场出售的太阳观测卡直接目视观测日食全程。“如果这次实施直播成功,将是未来两年内两次直播日偏食的预演。”李恩杰说。
中国将出现罕见“日食年”
从今年至2012年,我国将会出现少见的“中国日食年”,连续6年可在中国境内看到各类日食达8次之多,甚至包括两次几百年不遇的日全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介绍,一个地方平均400年到600年才能目睹1次日全食,北京地区已经600多年没有看到过日全食。遗憾的是,未来这么频繁的日食现象,北京仍看不到全食。
2008年8月1日18时12分前后将发生日全食,甘肃省张掖市可目睹到日全食。2009年1月26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可看到日偏食。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可观赏到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将发生日环食,云南、四川等地区可看到。2011年1月4日下午和6月2日上午将出现日偏食。2012年5月21日环食带横扫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
“最壮观、最难得的是2009年7月22日10时前后的日全食。届时,世界各国的天文爱好者会齐聚我国。”李竞研究员表示,全食带横扫我国中部的长江流域,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和上海等城市市民可观赏到全过程。其中北京地区可在9时31分出现覆盖72%的日偏食。
日食只可能发生在朔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日食天象的国家,《尚书》中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1948年的一次日食。《诗经》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李恩杰说:“日食发生在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月食发生在望日(农历每月十五),理论上应该每个月都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寇文接着说:“但这只是一个条件,太阳比月亮大得多,但离地球远在1.5亿公里之外,月亮离地球平均38万公里,所以从地球上用肉眼看,月亮和太阳是一样大小,其实这是距离造成的错觉。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迹叫黄道,月亮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迹叫白道,这两个椭圆形圈有两个升降的交点,当日、月在朔日或望日出现在交点附近时才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黄、白两道相交是另一个重要条件。”
“通俗地解释日食现象,就是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个天体连成一线时,月球遮挡住了太阳光,从地球上看来,太阳缺掉了一块,甚至全都看不见了,这就是日食。日食分四种情况:日全食、日环食、日全环食、日偏食。昨天发生的是日偏食,即观测者处于月球半影区内,被挡掉了部分太阳光。”寇文说。
摄影/殷楠
专家提醒
别用无滤光的望远镜看太阳
昨天虽然没有见到日偏食奇观,但是专家还是提醒市民,观测日食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用肉眼直视太阳,更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说,有时候观众用肉眼看太阳感觉特别刺眼,会本能地迅速闭眼或者低头回避,但是用不加滤光设施的望远镜直接看太阳,本能反应会降低,强光会瞬间灼伤眼睛导致失明。必须在望远镜上加上滤光片才能直接观测。摄影者也不可以用没有采取滤镜保护措施的相机直接拍摄太阳。
专家说,可用涂了墨汁的玻璃放在眼睛之前看,墨层要涂均匀,以看到太阳呈古铜色为宜。还可将几张废照相底片重叠在一起,隔着底片看太阳(根据太阳光的强弱增减底片的张数),或观察加点墨汁的水盆中的太阳反射像,以及通过电脑磁盘芯、通过电焊玻璃片等物品减光观测太阳。这样既可以达到观测的效果,眼睛也受到了保护。
各地公众争睹日偏食
“快来看啊,‘天狗’开始‘吃’太阳了!”19日9时30分左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100多名师生集体组织观测日偏食。
当天上午,青岛、广州、沈阳、邢台、开封、银川、长春等地的天文爱好者也观测到了日偏食天象。
据国家天文台专家称,此次日偏食天象持续时间在1个半小时内,西部地区最大食分可达0.7以上,即太阳直径的十分之七被月球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