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接受厦门首例清醒状态下脑肿瘤切除手术前,24岁的欧金生突然大声说:“千万别让我的额头留疤痕,我还没找媳妇呢。”听了翻译,主刀医生、来自加拿大的马克哈哈大笑,向他保证说不会留疤,保证他还帅帅的。
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室进行,时间近两个小时。小欧边接受手术边给医生反馈感受,一直处在清醒状态下。主刀医生是该项手术首创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教授马克·波恩斯坦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田新华。
嘴边放了两个话筒,随时与医生交流$
小欧的头发昨天下午剃光了,脑门上安着十几个类似橡皮圈的蓝色神经定位导航感应器。
得知自己是厦门第一例这类手术的患者,小欧很惊讶。他说,3月8日晚上,他和朋友打牌时突然晕过去,检查后发现自己脑部左额叶处长了个脑瘤。昨天下午,马克特地找他谈话了,叫他别紧张,但小欧还是紧张得一夜没睡着。
8点半,小欧被推到手术室。摆好体位后,医务人员在他的嘴边放了两个话筒,让他方便与医生随时交流。医生、护士用银色的头架把小欧的头固定,并在他的头部手术区周围打了几针麻醉药,做局部麻醉。因为手术要在病人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对麻醉药量、浓度及时间要求极高。麻醉师是加拿大籍华人、加拿大皇家医师协会成员姚振海博士。
“有点疼。”小欧喊道。麻醉药注射进去后,马克还用纱布盖在小欧头上,轻轻揉了一会儿。他说,这样可以帮助脑组织吸收麻醉剂。
“这块发红的部位就是肿瘤”
马克用药水在小欧的头部划出手术区域,护士们忙着用消毒巾在小欧头部上方的支架上盖了一层又一层。
20分钟后,医生划开小欧拳头大小的一块头皮,用头皮夹固定,白色的颅骨露了出来。医生拿起钻子开始钻孔。两位医生将线锯钢丝从一个孔中伸入,又从另一个孔中拉出,然后来回拉。不一会儿,两孔间的颅骨被锯断。用同样的方法,顺利将这块颅骨四面都锯断后,医生将左前方的颅骨取下。
切开硬脑膜,血管密布的脑组织随即显露出来。
“这块发红的部位就是肿瘤。”两位医生拿起双极电凝,细长的仪器尖端在大脑皮层上来回探索,寻找病变位置。
“医生用电流来刺激大脑皮层,以此来确定小欧肿瘤的准确位置。”田新华说。
“找到了。”10点20分,两位医生高兴地说。
田新华又让小欧把手掌伸开、握紧。“非常好,这说明切除这块肿瘤不会损害功能区皮层。”如果伤害到功能区,那么小欧的握力就会下降,因为负责手部功能的部位在功能区中占的位置最大,“占到将近一半以上。
“切除肿瘤时容易,如果切除过程中损害到脑功能区,患者就会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马克和田新华很谨慎,紧张地交流切除肿瘤的方案。
“现在要给你切除肿瘤,要是觉得哪儿不舒服,要跟我们说啊!”田新华叮嘱道。
医生用吸引器一点一点地将发现的肿瘤分离、吸掉,然后用双极电凝在分离处烧焦止血。
10点40分,肿瘤被顺利切除。看起来,它跟鸡蛋差不多大,却让小欧痛苦多日。
肿瘤切掉后,被它侵占的位置就会空出来,但脑组织不可能一下子回到原来的位置。“医生要用生理盐水把它填满。”田新华说,大脑内一旦出现空腔,脑组织就移位,而注进生理盐水后,脑组织可以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生理盐水也会被慢慢吸收。
11点30分,手术顺利结束。撤掉消毒巾,小欧的脸露出来,有些疲惫。他说自己像经历了一场人生洗礼。“有些疼,还能忍住。”
手术正在进行中。 刘蓉 摄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黄晓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