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资费不断下调,单向收费渐行渐进,曾经红极一时的小灵通似乎逐步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用户数量和产量的“双降”,更让其前景颇显暗淡。中新社发绍常 摄
今年2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布了《2006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无线市话(小灵通)的新增用户仅为582.7万户,而自2003年以来,小灵通每年的新增用户数量都在2000万以上;其中,去年的第四季度,我国小灵通的用户数量更是首次出现了下跌,狂降了220.7万人。
同时,2006年小灵通的产量连续两年出现大幅下降。根据信产部公布的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去年小灵通的总产量1031.2万部,比上一年减少345.3万部,出现了25.1%的负增长,而2005年更是达到30.8%的负增长。
“小灵通不会再作为主流的通信手段是毫无疑问的。”著名电信专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曾经,小灵通被认为是促进手机资费下降的最有力推手,而现在,小灵通又反过来变成了手机资费下降后所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无论是死期猜测,还是变种猜想,小灵通的未来玄机重重。关于小灵通的讨论也开始被“时日无多”、“日薄西山”,甚至是“穷途末路”、“寿终正寝”所主导。
小灵通开始“失灵”
3月2日,信息产业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中国联通公司申请停止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198/199、126/127、128/129无线寻呼服务所涉及问题”。这意味着,昔日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寻呼网络和用户群体的联通,正式退出寻呼业,曾经风光一时的寻呼业即将寿终正寝。
那么,与寻呼机发展轨迹颇有相似的小灵通,是否也会踏上这条不归路?
早在2003年6月,阚凯力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采访中就曾“炮轰”小灵通:小灵通将在3—5年时间内走向消亡。而2003年,正是小灵通人气狂飙并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的时候。
来自易观国际和信产部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小灵通开始进入市场到2002年底,只不过累计了1000多万的用户,而2003年一年就暴增了2350万,2004年,这个数字被刷新为2793万。
当时间走到了2007年,小灵通的命运似乎印证了阚凯力的话。但是,阚凯力也不排除未来会有小部分小灵通用户存在的可能。他表示从小灵通退出主流市场到像今天寻呼机一样完全结束业务,应该还会有几年的时间,“就像汽车取代马车一样,并不是说一辆马车都没有了,但是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小灵通业务的下滑肯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IDC中国电信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鹿强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我并不认为它会很快地消失,至少五年之内不会。”
鹿强认为:首先,小灵通的用户数量非常大,这个群体的转移一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次,运营商出于投资回收期的考虑,会推出多种方式来促进消费者的使用;第三,如果小灵通在技术、质量、使用区域和价格上进一步改善的话,最后必定会留存在一些低端人群中。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转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