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行动仅仅是植树吗
“请问保护母亲河是不是只保护长江、黄河?松花江保护吗?我们是不是只能捐钱?往哪捐?……”据了解,团中央有关部门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询问如何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
很大一部分人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狭义的理解,让组办者无奈,并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个背景下,团中央确定了今年保护母亲河的主题——“绿色和谐,你我同行”。我们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母亲河”问题,保护母亲河行动也不仅仅是植树。
忻皓,2002年与大学老师一起组建了浙江环保协会,大学毕业后专职从事环保事业。至今,他对第一次带领浙江省青少年绿色营的中学生去钱塘江源头开化县时的情境记忆犹新。一名中学生特别高兴地说,他第一次见到了猪。
这让忻皓很震撼。“这些中学生嘴里谈着环保,但是连大自然都不了解,在有些城里孩子眼里,食物是从超市里来的,钱是从提款机里来的,水是从饮水机里来的,他们不知道有一天这些东西会用完。”
团中央青农部有关人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保护母亲河行动不仅要影响环境,还要影响人,甚至影响全社会。”团中央青农部生态环保处处长裴桓说。因此,他们提出,不仅要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环保实践,更重要的是要让“绿色理念进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忻皓与裴桓等人不谋而合。忻皓认为,大家不应该把环保看作仅仅是一件高尚的事情,环保是一件时尚的事情,最好也能像唱卡拉OK一样生活化、娱乐化。
事实上,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组办者几年前就开始号召青少年“小事做起来,天天环保”,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们认为,要让环保理念进入生活,就不得不考虑活动的社会效应,其关键就在于绿色队伍和绿色基地的建设。
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社会效应路在何方
日前,甘肃省人大代表团与温家宝总理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烈呼吁保住民勤绿洲;无独有偶,会场之外的北京林业大学,环保协会山诺会的骨干们不约而同,也正在讨论这个话题。
山诺会已经是一家有着近13年历史的高校环保社团,他们拯救滇金丝猴、保护大雁、走进沙漠等行动在环保界引起很大反响,在全国高校中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像山诺会这样的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已占中国环保NGO总数的40.3%,2004年,年均增长已经超过100个。截至2005年8月,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354所高校组织成立了501个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
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建立宗旨覆盖范围较广,但多数社团建立宗旨集中在:宣传环保理念;关注环境现状;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培养环保人才;传播绿色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等5个方面。其中,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数的一半,表明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的起源、建立符合高校发展趋势和大学生自身特点。
团中央青农部有关负责人说,青年学生有影响、有技术、不偏激,将来走向社会,可以影响社会进程,他们应该成为保护母亲河这支青年队伍中的主体力量。
以山诺会为例,他们发起的首都高校Recycle联盟(垃圾分类回收)已经推广到北京的8所高校。但是,这个活动也曾一度中断。因为大学生社团有他们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据调查,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在组织、管理和活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尤以社团活动资金缺乏为主,社团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管理次之,其他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组织文化淡薄、管理机制不健全、活动缺乏创新等问题。
提起民勤绿洲问题,山诺会现任会长苑杰无奈地说:“为了生存,当地人掠夺式的开发对于环境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民勤周边的沙漠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推进,一桶水一家人可以用一两个月……”即便是一个在全国高校中很有影响力的环保社团,想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也无从下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自己见到的告诉同学而已。”
据有关人士介绍,以前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多是通过组织体系发动,这样的优势就是“不仅喊一个声音,还能齐步走”。现在,他们希望“只要喊一个声音,不一定齐步走”。因此,组办者希望建立一个平台,通过项目化运作和管理,调动大学生社团的积极性,扩大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社会效应。
对此,忻皓深有感触。他所在的协会通过浙江大学生绿色论坛把浙江省50所高校的环保社团组织起来,并且通过相关部门的团组织发动人员,形成规模。资金方面,则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争取企业赞助。
以去年的“同一条河”为例,协会组织青少年沿京杭大运河徒步行走,沿途收集“五福瓶”水样,计划转交奥组委。期间,希望某跨国公司进行赞助,对方提出要实现80万元的广告价值。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环保社团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采访中,山诺会的会员也表示,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提供交流、指导、项目化运作的平台,而不是每次搞活动都要临时发动,小打小闹。
基地化建设加速品牌提升
通过组织发动的保护母亲河活动同样面临社会效应问题。在湖南省怀化市,有一个万亩共青林场,在全市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被国家列为生态公益林,市政府要求以此为基础,建成10万亩示范林基地。因此,团怀化市委书记王海涛称它为怀化共青团的旗帜。
“最初,这片林场只是怀化城边的1.062万亩荒山,现在,林场面积已经达到2万亩。怀化市13个县市区,500万人口,18.6万青少年,每年有10万余名青少年参加植树活动,开展环保活动1000多次。”这些数字让王海涛振奋,有这样的成果,他认为是林场发挥了基地化的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层团组织都有这样的便利。有些基层团组织植树节就组织青少年去植树,种上就算完了,也很少有人知道,活动不具有持续性。
为此,团中央在今年工作目标中提出基地化——青少年绿色家园建设的概念。
在2007年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给绿色家园的定义是:“青少年绿色家园是按照区域固定、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的原则,建设在县以上城市市区、近郊区,能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植绿护绿提供方便,具有生态教育、劳动实践、素质拓展、休闲观光、环保交流等多项功能的基地。”
据介绍,绿色家园“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可以在保护母亲河工程、纪念林等原有工程项目基础上建设,也可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合作建设,还可以由团组织自行建设。建设资金来源可以“5元钱捐植一棵树,200元捐建一亩林”为标准面向社会进行筹资;也可采取动员海内外企业、组织、个人“挂牌命名建设”的方式筹资建设。全国统一标识、统一标准,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优秀青少年绿色家园进行资助。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将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对全国的青少年绿色家园进行规范管理。本报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
保护母亲河行动由团中央等8个单位于1999年初发起。8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吸引了3.5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近3.8亿元人民币,在母亲河流域建设2018个示范工程,总面积达421万亩,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进行了友好交流,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