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农村留守妇女马美华家里有6口人,丈夫长年在郑州市打工,她一人留在家里,既要照顾80多岁的婆婆和一个傻哥哥,还要抚养2个上高中的儿子,生活十分艰难。
劳动强度大、生活负担重已经让马美华过早衰老。
得知这种情况之后,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郑州市南阳新村绿城社工服务站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2006年10月21日,本报曾以《河南省首个“社工进社区”工程引发“蝴蝶效应”》为题报道过“绿城社工服务站”)。
青年社工很快与马美华家建立了帮扶关系。平时,孩子可以通过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社工服务站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同时,社工服务站与当地村委会相约,不定期到她家看望,了解情况。
近日,绿城社工服务站组织了“社工进农村”关爱留守妇女活动。由于经费困难,参加活动的10名青年社工全部骑自行车奔赴农村,每天行程往返近80公里。
据了解,“社工进农村”关爱留守妇女在国内尚属首次。青年社工们走进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家访、社会调查活动;同时向她们讲解法律维权方面的知识,增强农村留守妇女的法律维权意识。
在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办事处保合寨村,社工与3户贫困农村留守妇女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送上了帮扶爱心卡,留守妇女可以通过爱心卡与社工服务站取得联系,随时向服务站寻求帮助。
今年62岁的留守妇女张淑云说:“感谢绿城社工服务站的社工这么远跑来看望我们,我们心里真的很高兴!”
张淑云家一共有5口人,也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家庭。由于年仅6岁的孙女不幸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孙女看病,张淑云的丈夫和儿子都在外地打工挣医疗费。
张淑云自己和儿媳妇在家里留守照顾患病的孙女,生活十分艰难。之前,为了给孙女看病,家里已经负债累累。现在孙女住不起医院,只好在家里慢慢疗养。
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张淑云精神负担很重,她操心孙女的病,还经常担心在外打工的丈夫和儿子的身体。绿城社工服务站与她家建立了帮扶关系,决定不定期上门看望,同时,社工们还在积极想办法,帮助她的孙女筹集医疗费用。
绿城社工服务站负责人陈骋介绍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妇女将会越来越多,“她们上要养老,下要顾小,家务农活一人包,劳动强度大;同时对丈夫、子女的担心,始终困扰着她们,精神负担重;缺乏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经常感到不安全。”面对这些突出问题,绿城社工服务站开展了“社工进农村”关爱留守妇女活动,并希望通过活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给她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本报郑州3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