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机械4班聚会。(资料照片)
日前,年产值达4000万元的安徽宣城东方家具有限公司老总叶显稳专程从安徽赶到浙江宁海,参加母校宁海职教中心的校友联谊会。会上,他与学校商定了人才订单培养合作协议,并在校友中找到了合作伙伴。
在宁海职教中心95机械4班的58个学生中,34人如今成了企业老总。这个班被师生们称为“老板班”。它的掌门人张彩花老师被学校评定为“终身班主任”。
班主任是核心
“没有班主任的帮助,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事业”,毕业生王锡情、葛晓斌说。
毕业后,两人创业面临困难。同学聚会时,班主任张彩花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马上帮他们联系了另一个毕业生——宁海正一橡胶厂厂长杨文俊。
杨文俊二话没说就把两人安排在技术开发部和营销部的重要岗位,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只要学校有业务进修机会,班主任张彩花总会选他俩去。张彩花还时时到公司为他们出谋划策。不到两年,王锡情、葛晓斌两位同学就成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杨文俊还借钱扶持他们兴办了相关的配套子公司。
林绍嘉现在是一个几千万资产的文具厂厂长。他说,毕业后自己创业常常遇到难题。张彩花老师总是动员全班同学的力量,主动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许多事情因此迎刃而解。
在张彩花的牵头下,95机械4班每年大大小小的聚会不下十几次。难得的是,这样的聚会,学生们还都特喜欢。
这个班的毕业生现在已紧密联成一个创业团体。58名同学中有34位成了老板,其中5家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带动了20多名同学从事相关配套行业,成为当地颇具影响的“同学族企业”。
“班级后文化”创造奇迹
一个职高班出了34位老板,是一个奇迹。除了班主任的努力外,宁海职教中心在上世纪90年代末推行的建设“班级后文化”,也促成了奇迹的诞生。95机械4班就是这种教育的首批受益者。
所谓“班级后文化”建设,是指以“为学生一生规划,让学生终身受益”为理念,把班级文化延伸到校外。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学校、班主任继续与毕业生保持一定联系,开展与8000多名毕业学生的联系沟通、继续教育、创业扶植、合作交流等工作,对学生教育实行终身制。
自推行“班级后文化”建设以来,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校友联谊会,把创业有成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很多同学带来了项目,同学间的合作越来越多,“班级后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现在校友联谊会工作可忙了。”身为校友联谊会会长的王建科副校长说,现在只要毕业生有事找学校,只要一个电话,学校联谊会就会尽全力做好服务。
迄今,学校为毕业生承办了100多次聚会,为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
成功不忘“反哺”母校
在与毕业生的频繁交往中,学校发现许多学生在创业初期困难重重,缺资金、少设备、无场地。能不能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基石”?学校大胆提出成立“学生创业园”,并很快把这一构想变为现实。
93届毕业的岳明锋,利用学校提供的模具设备和场地,自筹流动资金,创办了宁波超日模塑有限公司。一年时间,公司逐步壮大,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后来他又把公司搬到苏州,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了苏州日月丰模具有限公司。现在新公司的年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
“创业园”成了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的助推器和孵化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显著。
这些毕业生获得成功后,也没有忘记母校,纷纷用各种方式来“反哺”母校。
宁海县青年模范企业家、现任宁波市凯博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恒国,是职教中心92届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创业园的扶持下成功创业后,他帮助学校在凯博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岗位。从2001年与学校合作办学至今,有900多名学生通过宁波市凯博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走上了精雕工作岗位,并每年为学校提供500多个精雕数控实训岗位,加快了学校精雕数控人才的培养步伐。
(据《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