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温铁军解读深圳市委“一号文件”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展示深圳新形象
作者简介
温铁军,男,管理学博士,系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大使。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当年的五个“一号文件”已经被国内外约定俗成地认为具有表达我党重视程度的“符号意义”。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党连续四次发布“一号文件”,切实扭转了三农问题愈益严峻的局面。“一号文件”再次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2007新年伊始,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月9日发布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明确地表达了曾经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试图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执政理念的贯彻上再次独占鳌头。
一、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转变及其方针路线调整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作为大目标提出之后,已经明确了未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新战略。随后,无论是在经济方针、政治路线上,还是在具体政策的指导思想上,我党都日益强调新的执政理念。
回首近年来的重大变化我们看到:
党的十六大做出重大战略转变决策的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开始强调“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接着,2003年比较集中讨论经济方针和体制改革问题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放弃单纯追求GDP的目标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并且强调了对于以往延续多年的复杂问题针对性很强的“五项统筹”。三中全会之后这些提法被进一步明确为“科学发展观”,并且作为唯一的主题,由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一月份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高级干部研讨班上全面阐释,其目的就在于首先把全党高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上来。到2005年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的时候,我党把以人为本作为前提、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的、强调循环经济和有效经济的“科学发展观”,正式安排成为今后调整的核心原则;并使之在全国人大通过之后具有了法律效力。
众所周知,我国属于坚持单一制政治制度的国家。“四项基本原则”在党章和宪法中具有对其他制度和法律的前提性约束作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这个制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我党在经济方针重大调整的决策出台之后,必然提出新的政治路线——“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上两次作为重大主题予以正式强调。人们有理由相信,党的十七大之后,必将出现新执政理念在全党上下得以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在这个阶段,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的,就是随我党做出的战略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新目标之下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改变,各级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必然随之调整。那些受制于利益结构难以主动做出调整的地方和单位,则可能被动地跟进调整。此时,深圳市委和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形式推出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主要内容的战略调整决策,就带有率先呼应新的执政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这既是值得深圳人民欣慰的,也是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的。
二、深圳城市的“绿色名片”
新时期,新战略。新深圳,新名片。
从深圳今年的“一号文件”精神看得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进入21世纪之后向海内外展示的中国城市新形象。
从有关资料看到,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大部分在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同样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与食品的严重不安全愈演愈烈。人们还可以从温家宝总理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到,温总理最关心的指标之一,就是节能降耗减排指标都还达不到要求。
然而就在同期,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却渐入佳境:深圳在1997年荣获首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1999年接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第一次复查,率先在全国通过环境功能区和工业污染源“双达标”;2002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称号,200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环境保护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并获得“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二次复查。
得到这些荣誉的基础,首先是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早在十六大提出新战略目标之后的200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建设高品位生态城市的目标,将生态城市作为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党中央确立科学发展观之后,深圳又将生态立市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发展战略,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在十一五开局第一年2006年上半年,就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其次是深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仅经济总量在十五计划期末的2005年已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达到0.2:52.4:47.4;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深圳已经实现了“两个5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
如果深圳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十一五规划期内,能够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市委和市政府以2007年“一号文件”形式发布的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内容,切实地得到全市各个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全体市民们不折不扣的全面落实,相信那时候的所有深圳人都会得到一张足以在国际社会引以为荣的“绿色名片”。
三、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问题
作为开中国经济特区先河的深圳,过去属于短时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因此,在其他城市分阶段缓释出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和人文社会矛盾,在深圳都短期地集中显现。
一方面是资源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加剧,全市面临的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环境容量小的现实,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深化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显然属于深圳发展战略调整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这个经济领域的挑战面前,深圳提出了树立“三个舍得、两个不惜”的理念。为了深圳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不惜暂时把发展速度降下来,不惜放弃一些投资开发项目。这是一种类似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行为,非常难能可贵了,但要真正做到,还须作艰苦努力。
而另一方面,深圳如何在现行政府体制和社会动行机制下,妥善处理好随着产业发展和外来人口高速度扩张带来的复杂的人文生态关系,有效化解深圳市民社会与打工族之间的“二元结构”矛盾,避免社会矛盾激化,构建和谐社会,需在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引起高度的关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按照技术经济和程序化思维方式运作的各种政府部门也许难以了解,真正现代意义的生态城市建设,在内容上更为主要的和更为长期的任务,其实是人文社会生态多样化条件下的和谐。而这个涉及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大方面,更需要纳入深圳一号文件的视野统筹考虑。
四、贯彻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从深圳“一号文件”和有关资料看,深圳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政府措施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首先,为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我党已经明确地把以往的“对外开放、引进吸收”的政策,改变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深圳特区在以往的高速发展中形成了“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特点,能够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客观进程中,得到进一步开展“自主创新”的机会。为体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以人为本的统一与协调,深圳已经建立“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从今年起实行这一新的法定统计报表,并以此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
其次,但却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深圳已经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目标任期审计制度,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并且规定,从2007年开始,对因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而未按要求完成环保任务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凡在任期内有两年未完成环保目标的,一律不予提拔或重用。有关文件还提出,要求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监察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以上办法,应该是我们所能够见到的政府环保措施中最为得力的。
我们进一步认为,全国人民有理由对深圳寄予更高的期望——构建和谐深圳,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城市!因为,深圳发布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要:“通过综合协调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文明高度发达”。这不仅必然涉及到人文社会生态的多元化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当然地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有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形成良性的社会组织基础和制度创新能力。
为此,可以考虑如下建议:
其一,更多地借鉴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日韩台)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经验,结合深圳市情和中国国情,全面发掘中华文明的传统制度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实现构建以经济结构多样化和人文社会多元化为基础的“和谐深圳”的战略目标。
其二,鉴于“四个难以为继”和其他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中国人本来就搞不得西方式的高成本的城市环境规划。一方面应该加强环保投入和管理,严格控制生活垃圾、防止污染水源,以及“严厉打击毁林种果和陡坡开垦现象,消除面源污染”等。另一方面,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积极引导、更多利用老百姓能够参与的方式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例如,利用NGO来推动市民“垃圾分类”与垃圾转化为有机肥结合;允许市民合作建设完全使用可回收建材、没有任何建筑垃圾污染的“生态建筑”;利用市民参与完全有机生产的“都市农业”来逐步达到环境的净化等等。
其三,大力加强“节约型社会”对生态文明教育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结构调整的基础作用。我们6位“中国环境大使”已经在2006年12月9日国家7部委联合召开的会议上,发布了“文明消费倡议书”。其中很多概念有利于深圳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例如,拒绝过度包装,拒绝豪华浪费,提倡公平贸易,发展合作消费等,都有利于深圳逐步向生态城市和多元化文明社会的进步。
总之,只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放弃一元思维、照搬西方,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全党全民共同参与”的要求,才能全面落实深圳的一号文件,“努力把深圳打造成自主创新之城、循环经济之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