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导入
从国内首次狩猎权拍卖风波,到“西南首个狩猎场”拍卖,成都一直吸引着全国的目光。让人意外的是,喧嚣过后,两个狩猎场又在成都萌芽———3月13日,记者从省林业厅野保处副处长李建国处获知,当下,都江堰一个新的狩猎场正在争取最后审批。几乎同时,彭州旅游局一位知情人证实,彭州市的狩猎场规划已经形成,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方。
目前,省内经过四川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的3处狩猎场,尚无一家能维持经营状态:江油狩猎场黯然拍卖,大邑狩猎场“死亡”多年,广安还在争取枪支审查的通过。
如此背景下,两个狩猎场低调筹备的消息无疑让人意外。成都近郊,将诞生两个怎样的狩猎场?狩猎场又将怎样生存下来?
A
彭州小渔洞镇董坪村
[素描:省级贫困村,距银厂沟18公里,距成都市区50公里,土豆是那里的特产,村民们渴望用狩猎场代替土豆成为新的特产。]
]]]
盼
望
千亩山林中建封闭式狩猎区
3月17日,彭州市小渔洞镇董坪村口,略显偏远的环境,难走的山路已经被碎石铺平,这条延伸到山下与柏油马路相连的小路,是村民讨论的热点话题。
他们都倒数着一个狩猎场的入驻时间,来计算自己搬下山住新房的日子。
碎石路传递信号
“紧临新彭白公路,距离成都市区50公里,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75公里,从成都乘车仅需要40分钟就可到达,狩猎场距离龙门山(银厂沟)国家风景区,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仅18公里。”———这是彭州市旅游局对未来狩猎场的地理说明。
17日下午,彭州市小渔洞镇的董坪村一片宁静。山下那条碎石铺的整齐小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踩压,许多棱角已经磨平。一些砍伐下来的原木,展现着足够骄傲的年轮圈,几个婆婆坐在上面讨论着,“要是它来了,土地庙可不要拆了哦。”
“它”指的是狩猎场,看见路修好了,村民知道是个信号。什么时候搬下山的消息传来,狩猎场就真正要进来了。
目前,小村庄一切还是老样子,只是在彭州市旅游局的《彭州小渔洞镇休闲狩猎场项目建议书》中,这里的“未来”已经显现:4000亩中心山林内,将采用隔离墙的方式建设成为封闭式狩猎区,经营面积为2000亩,其中狩猎场1000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13亩,还有烧烤区、生态野果采摘区等。
动植物资源丰富
村舍背后是连片的林区,林木茂盛,看上去满眼厚实。“你要上去啊,就换一身,更何况,还没有顺畅的路上山呢?”祖辈生活在这里的李婆婆向记者比画着,“里面不好走,沟沟啊,悬崖,青苔又厚又多哦。”村民们有些自豪地推荐,这里空气好,上山经常遇见小动物,比赏风景还有意思。这片山林紧邻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资料显示,区域内有兽类97种、鸟类166种、爬行类2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
“彭州目前虽然有银厂沟、丹景山、回龙沟等生态旅游景区,但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可主动参与性的项目极少。”彭州市旅游局局长杨敏文介绍,去年,成都市林业局同意开展彭州市小渔洞休闲狩猎场项目建设,彭州市旅游局和林业局的批复也相继下来。
杨敏文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招商引资,签订林业租赁意向性协议,提出项目建设书、项目可行性论证,向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申报狩猎场建设计划。
一切都如小村庄的生活,静静地向前推移着。
]]]
梦
想
当狩猎场代替土豆成为特产
土豆是董坪村的特产,它的出名,引得外地慕名前来引种。当地里一堆堆的土豆被引到外面,村里的人也一拨拨出走了。“男人出去当上门女婿,女人就出去嫁人。”彭州小渔洞镇的党委书记程勇,用土豆、男人、女人,来描述一个省级贫困村的印象,“那里当初就穷到这个地步。”
村民欢欣鼓舞
住在林区,山路难走、常年缺水,除了靠雨水积蓄外,董坪村几乎家家都有大小各异的水桶,一遇干旱,就要到山下挑水。地理环境的限制,使董坪村历史“负债”太重,当地人的年收入一直落后于小渔洞镇其他9个行政村。
去年彭州市旅游局在董坪村实地调研后,提出了狩猎场的打造计划。眼下,无论是小渔洞镇政府还是董坪村的村民,都为这个规划欢欣鼓舞起来。“我们搞过小范围调查,村民非常支持。”
按照规划,狩猎场入驻的时候,董坪村的村民也将迁入安置房。狩猎场需要使用工作人员108人,这对靠山吃山的当地农民来说,也有了一个工作的机会。
狩猎场成新梦想
说到狩猎场,难掩热切和激动的程勇坦言,自己并没有对其他狩猎场进行考察,但董坪村的优势在于原生态的林区,“阳山、气候、环境,都适合放松,舒缓压力。”小渔洞镇紧邻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固定的旅游客源不下几十万,建成的狩猎场就在去那里的必经之路上。”
村民们渴望用狩猎场代替土豆成为新的特产,摆脱贫困生活,镇政府渴望用狩猎场给小镇带来一个改变,实现一个梦想。
拥有1.4万多人的小渔洞镇,由于地理位置,一直担当龙门山“门户”的身份。随着彭州市启动旅游引擎,小渔洞也加快了发展。在狩猎场的配套服务中,休闲、度假、购物一个也不能少,“不只是一个村,带动的是我们整个镇啊。我们将来的目标,就是建成龙门山接待中心。”程勇有这样的设想:“有一天,借狩猎场魅力,小渔洞镇能让游客甘心停留,能给游客提供喝咖啡的环境。”
B
都江堰灌口镇万岭村
[素描灌口镇最贫穷的山村,大概20户村民生活在大山深处,粮食贫乏,常年缺水,生活条件相当差,最有价值的就是原生态的林业资源。]
精品狩猎场定位原生态运动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正在都江堰市筹备的狩猎场,几乎没有显露出什么动静。记者从都江堰市林业局,终于确定了这个消息,却只有一个模糊的地址:位于灌口镇。工作人员解释:由于正在向省上申报经营权,暂时没有到这里来进行交接。
3月13日上午,都江堰市灌口镇镇政府,记者的“慕名”前来,让忙碌的副镇长张海生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
出名的落后村生活艰难
张海生主管灌口镇的林业工作,因为狩猎场低调筹备,记者的到来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张海生将手指向分布图———灌口镇的万岭村,那里是重点防火林区,也是今后的狩猎场的所在地。“路不好走,山上是简易公路,你们的车只能到山口。”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绚灿开放的菜花地满布山间,春意盎然。车上山腰,菜地逐渐被茂密的树林代替,四周安静下来,只听到涓涓的溪水声,石头和原木修葺的村舍散布在林间,显得十分古朴。
灌口镇位于都江堰的北区,万岭村是镇上出名的落后村。大概20户村民生活在大山深处,不仅种植的粮食种类贫乏,而且常年缺水,卫生和生活条件相当差。受地理环境限制,镇上对万岭村的扶持进展也遭遇困难。“村里最有价值的就是那里的林业资源。”张海生说,“落后的另一方面,山林却是未开发的原生态。”面对这片资源,有关方面产生了打造狩猎场的构想。
去年,灌口镇向省林业厅递交了申报狩猎场经营权材料,到12月份,已经取得了野生动物驯养证。“现在我们还在补充最后手续。”
恢复植被植树造林270亩
薄薄的一层山雾笼罩,木头和石头堆砌的村舍散布在山间,溪流涓涓、雀鸣阵阵。3月的万岭村山头,金黄菜花、粉红桃花、雪白梨花,迎着温暖春日齐齐绚烂开放。
这个都江堰灌口镇最贫穷的山村,却有着让外来者艳羡的风景。随着植树节的到来,原本就繁茂的山林,今年还特别安排了270亩植树造林。抱怨深山老林的村民,开始意识到,他们拥有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将狩猎定位“原生态运动”,副镇长张海生强调资源的重要性:狩猎场将投放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很重要,因此植被应该先恢复。
作为狩猎场,万岭村里有1.2万亩地划出来,20户村民将迁下山,入住城郊新居。秉着做“精品”狩猎场的理念,灌口镇请来专家进行可行性理论研究,植被恢复、土地流转、招商引资齐头并进。
“最近,在和香港一家公司谈,它觉得我们小了,首期2000亩林地。最重要的是资源问题。”张海生说,资源变成资本,需要结合资源逐步开始探索。如果贸然提前招商,提前申报资源,没有形成“生态环境”,只会产生短期效益。
链接18版
挣扎两年首个猎场猝死成都老板败走西岭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