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消息传到矿区。
晓习 摄
本报记者 郄建荣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探矿权人‘跑马占地’或炒卖探矿权的现象,而且相关管理机关也没有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随着矿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最终影响的是矿产的正常供给。”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松林看来,探矿权的“有偿使用”已经出现了问题。“而政府紧急叫停煤炭探矿权申请近两年,可以在此期间对其进行整顿”。
业内人士认为,王松林的这番话正是近日国土资源部叫停煤炭探矿权申请的深层原因。
2月27日,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规定从2007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
煤炭探矿权申请紧急“刹车”令透露出来的是怎样的信息?
变“行政划拨”为“有偿使用”后炒买炒卖矿权问题就已经出现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就对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进行了变“行政划拨”为“有偿使用”的改革。截至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出台了规范和培育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而且全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实行了以竞争方式有偿出让探矿权采矿权。
有专家指出,其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借探、采矿权有偿使用(包括有偿转让)的名义,进行炒卖探矿权的实际情况。
“像王松林所谈到的问题,还在三年前,就曾以材料的形式反映到了国土资源部。”
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证实,当时的这份材料就指出,矿权特别是探矿权设置不合理,一些企业出现了“跑马占地”,炒买炒卖探矿权的问题。
国土资源部这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人士透露说,当时,国土资源部曾就这个问题赴有关省(区)和大型煤炭企业调查。遗憾的是,调查结论却与材料反映的问题相左:“反映的问题有的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或不具代表性”———有的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划分不均造成的,有的是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还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
全国煤炭勘查开采投资过热需求产量和投资步调不一致
当前,煤炭生产建设盲目扩张,投资也已出现过热现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张宝明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谈到的问题。
在他的视线里,有关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煤炭资源开发无序、产能过剩、损失浪费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在他看来,这些问题一个都不能忽视。
和张宝明有同感的全国政协委员李宝芳,也发出了“要限制煤矿过度开发”的呼吁。
全国煤炭勘查开采的持续高温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警觉。
据有关矿业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3.8亿吨,2003年,16.67亿吨,2004年,19.56亿吨,2005年,21.9亿吨,到了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23亿吨。不仅煤炭产量一路走高,全国煤炭勘查开采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问题。据有关人士估计,现有产能加上再建产能和新批准发证形成的生产能力可能突破28亿吨。
然而,从去年开始,我国煤炭需求已经与煤炭产量和投资步调出现不一致。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去年全年煤炭社会库存达1.5亿吨,煤价也呈下降趋势,去年全行业商品煤平均每吨售价302元,而前年为306元。
暂停审批到暂停受理申请政令升级版意在管住源头
“煤炭行业投资过热早在2004年就出现了苗头”。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苗头,其实在2003年、2004年,全国范围内出现的“电荒”、“煤荒”时就已露出端倪。为此,2004年2月19日,国土资源部还发出了《关于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同时暂停了审批颁发新的煤炭、煤层气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有专家注意到,事实上,从2004年起,国土资源部对新的煤炭勘查许可证就已经下了停审令。而两年后,这项政令又有了升级版———从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
“这与探矿权的‘源头’意义有直接关系。”国土资源部这位负责人认为,与以往宏观调控采取总量控制、采矿权暂停等措施不同的是,这次宏观调控的切入点是探矿权。过去人们认识到采矿权不合理投放会产生诸多弊端。事实上,与采矿权相比,虽然探矿权代表较为间接的产能,但勘查风险低的矿产如煤炭,其探矿权较容易上升为采矿权、形成产能。因此,如果其探矿权投放不合理,仍然会改变煤炭供求关系。这次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受理新的煤炭探矿权申请,是从源头上给煤炭勘查开发投资热“降温”,表明我国严格管理煤炭资源,在管理上更有针对性。
从暂停审批到暂停受理申请,显然,国土资源部是想在限制煤炭勘查、开采上把“事情”做绝。
“关键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依法行政。”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禁令能否畅通的关键。
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令已发出,有关专家认为,实践中必须警惕歪嘴和尚,否则,再好的政令也会变形、走样。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