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例清醒状态下脑肿瘤切除手术昨进行
早报讯(记者颜剑虹)医生一边和患者聊天,一边为患者打开头颅,帮他将长在里面的肿瘤连根切除,患者看上去好像躺在手术台上任由医生摆布,但是神志清楚,还时不时地向医生反馈自己的感受——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这一情形昨天在厦门真实上演。
昨天上午,厦门首例清醒状态下脑肿瘤切除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进行,主刀医生是该项手术首创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总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教授马克·伯恩斯坦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田新华,来自江西的小伙子欧金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欧金生老家江西,在厦门同安打工。3月8日晚上,他和朋友打牌时突然晕厥过去,上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脑部左额叶处长了个胶质瘤,须开颅进行切除。
手术进行中(陈志峰图)
手术过程
安抚将是一场意志力的考验
马克·伯恩斯坦博士是加拿大大学附属西部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他前日下午到达厦门,并预先与小欧进行沟通,并对他进行了鼓励。“清醒状态开颅手术”从医学上来说是一个手术,但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看”着别人把你“脑袋开花”,未尝不是对意志力的一场严峻考验。
麻醉保证病人清醒但无痛楚
手术于昨天上午8时30分进行。进入手术室之后,事先剃了光头的小欧在手术台上摆好体位,由医生和护士用头架将头固定住,麻醉师开始在他的头部手术区周围打了几针麻醉药,做局部麻醉。
由于手术要求在病人意识清楚的状态下进行,还要保证病人无痛楚,所以对麻醉药的把握要很精确,对药量、浓度及时间要求都极高。而且手术期间,麻醉师还须与病人不停进行沟通,以确保麻醉的程度。
病人欧金生(颜剑虹图)
开颅一边数数一边被切肿瘤
打过麻醉针之后,医生用纱布将小欧的脸盖上,只露出头皮,并用药水划出手术区域,护士在上面盖上一层一层的消毒巾,一切准备就绪。
随后,医生划开小欧的头皮,锯开颅骨,切开硬脑膜,开始在血管密布的脑组织上寻找小欧的病根———那个导致小欧晕厥的肿瘤。
很快,医生确认了一块发红的部位就是肿瘤,单纯切除肿瘤并不难,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切除肿瘤才能不伤害到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医生开始用电流来刺激大脑皮层,同时让小欧把手掌反复伸开握紧,并让他数数。经历电流刺激之后,如果小欧手掌伸握自如,数数清楚,说明这里不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可以下刀;反之则说明该部分大脑皮层对神经功能有影响,下刀会伤到脑功能区,不慎的话以后就会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
如此反复后,医生逐渐确认了肿瘤,并用吸引器一点一点地将发现的肿瘤分离、吸收,麻醉师则一边和小欧沟通,一边鼓励他心里不要慌,有什么不适要及时提出。
就这样,经过2个多小时的时间,10时40分左右,肿瘤被成功切除。
清理在空出处填上生理盐水
手术并没结束,医生们还须为小欧进行进一步处理。
切掉肿瘤之后,脑袋里原本被肿瘤所占据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医生用生理盐水填上了这部分位置。医生介绍,大脑内一旦出现空腔,脑组织就会移位,注进生理盐水之后,脑组织可以慢慢回到自己的位置,生理盐水也会被慢慢吸收,之后一切就恢复到病发之前了。
11时30分左右,手术全部结束,医生把小欧的头部包扎好,盖在他脸上的消毒巾和纱布也被一一揭开。小欧看上去有些疲惫,不过气色并不差,神志清楚,说话也很流利。
相关链接
病人为何需保持清醒
在以往,最常规的脑肿瘤切除术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中完全处于无知觉的深度昏迷状态,由医生对患者脑内病变的部位进行手术。但是由于全麻状态下医生对患者脑组织无法监测,而脑功能区部位病变的手术极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重要神经功能障碍,例如语言、运动、感觉等神经障碍,医生只能凭借经验来判定患者脑内病变的部位及手术范围,这样很难保证手术成功并且不伤及患者的神经。
厦门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田新华介绍说,小欧的手术属于大脑皮层功能区病变的手术,这类手术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患者“清醒”的时候做,以便能够配合医生在手术中进行神经功能监测,避免神经损伤。为此,中山医院特地邀请了这类手术的创始人马克·伯恩斯坦博士前来主刀。
病人感受
听到螺丝钉骨头的声音
关于手术时的感受,小欧说并不觉得怎么疼,不过手术的声音倒是听得真切,机器发出的声音,还有螺丝钉在骨头上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一直在配合医生的要求做动作和数数,就是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一下子3小时就过去了。”
手术圆满成功,田新华松了一口气,他说,一方面厦门是第一次做这种手术,另一方面他们担心,病人在清醒状态下经历开颅手术,心理是否承受得了。他们在麻醉时加入了适量的镇静剂,有助于病人遗忘手术时的不愉快,以免产生心理阴影。不过看来小欧心理素质不错,应该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