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上午首家报道
60天才算“满月”,仅仅四五厘米长,7尾澳洲海马“宝宝”今天上午9时现身于首日开门迎客的长风海洋世界海马科普馆。首席水族师张卫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历时两年,经历两次失败,澳洲海马繁殖终获成功,填补了国内水族业人工繁殖的空白。”
宝宝“勾肩搭背”
今天上午,记者在百多平方米的海马馆看到的还不能区别雌雄的7尾海马宝宝,非常喜爱玩闹。它们有的用尾巴缠卷海藻,有的互相尾巴相挂。
张卫军解释:缠附海藻能随波逐流,方便觅食;互相卷尾是双方表示友好的举动,就像人与人勾肩搭背那样。不一会,饲养员开始投放微藻食物,直立的小宝宝个个挺直脖子,用迅疾的点头式动作吞食。“每天要换一次水,确保水质清纯。”小张透露,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海马,一般生活在浅水区,对水质要求特别高。在水质劣化、氧气不足时,会发出“咯咯”的求救声,呼唤同伴搭救,因此它们有海洋环境监察和预报员之称。
爸爸“喷”出宝宝
在海马馆生活的冠海马、大海马、斑海马、膨腹海马、克氏海马等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印尼和澳洲。其中,体色幽暗、体长18——20厘米的“大海马”,是海马家族中的“大块头”。记者发现,雄海马个个腆着肚子,犹如孕妇行动迟缓;而雌海马则要苗条得多,一副“小家碧玉”模样。在澳洲海马宝宝旁边的一个水族箱内,记者见到了宝宝的父亲,一尾9厘米长、3岁大的雄海马,膨胀的肚子似乎仍有“喜讯”。雄海马肩负孕育后代的重任。它们的腹部有一个特别的育儿囊,由雌海马排入卵子后,雄海马逐一受精,按照成熟的先后,逐次“喷”出小宝宝。
小张拉着记者来到“产房”。这里水族箱内9尾雄海马,几乎都有身孕。“快看,生了。”一声轻唤,只见一尾肚子青色透明的雄海马育儿囊微微张口,一条又一条小宝宝从开口处被“喷”了出来。雄海马不断痉挛,宝宝们也不断蹦出腹袋。一条条1厘米左右长的小海马活像蚊虫的孑孓,一扭一摆,像在跳“霹雳舞”。
拍照请勿闪光
由于海洋污染加剧,加上人类捕杀,原本160多种“人丁兴旺”的海马家族正在日渐衰落。“人工繁殖的目的,就是想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作进一步联手研究,壮大海马族群。”小张也请本报告知前来参观的游人,请不要用闪光灯对海马拍照,因为多次瞬间强光照射,会让海马惊恐,影响它们的食欲。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范小锋 范群英
“怀孕”的雄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