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河豚而百无味。”苏东坡对河豚的极致赞美,于是民间有“拼死也要吃河豚”一说。然而因其含剧毒,又被下文禁售。眼下是野生河豚最肥美时节,上海市场是否有河豚销售?
在业内人士的指点下,记者最终在三甲港一家饭店的地下室找到了河豚鱼的踪影,仅仅50分钟,记者目击了河豚打捞、宰杀、清洗、烹饪全过程。
记者亲历河豚宰杀烹饪全过程
寻河豚
鱼市白天不见河豚踪影
三甲港位于长江东海滨,这里素来以能吃到奇异河鲜、海鲜闻名。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三甲港,询问当地人哪里有河豚卖时,一当地人说,“鱼市上有卖,不过下午可能没有了。”在他的指点下,记者来到鱼市。其实所谓鱼市,不过是几个卖鱼的商贩在路边,自发固定在一起销售一些海鲜。
“有河豚吗?”记者随意询问了鱼贩。“没有的,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卖。”鱼贩很不耐烦地回答。
“大家都说这里有卖,怎么会没有呢?”
“都卖给了对面的饭店啦,谁这么大胆,白天卖河豚。”另一位鱼贩悄悄地说。
饭店见不是熟客一概称禁止销售
离鱼市不远处是一排饭店,记者打听店里卖不卖河豚鱼,保安毫不犹豫地指着店门:“有的!今天有卖的。”
走进店里,一听来意,接待小姐神色略显犹豫,随即叫来了伙计和领班。两人警惕地打量记者,“我们不卖的,这个是禁止销售的”。
但在柜台的一角,有几张客人的点菜单上写着“河鱼”。从另一个伙计的口中得知,“河鱼”就是河豚鱼,只不过在点菜单上换种写法,只卖熟客。
捞河豚
河豚隐身地下储藏室
记者又走进了一家开在船上的饭店询问有没有河豚卖,老板迟疑地看了看记者,摇摇头:“没有。”
“我是吴某介绍来的。”经记者再三请求,老板终于松口,让记者跟着伙计去拿货。在位于地下室的约30平方米的昏暗房间里,伙计随手拿起身边的捞鱼工具捞起一条河豚,让记者看看大小:“刚才你不说是吴某介绍,我们肯定不会卖给你。”
杀河豚
懂行的老师傅才敢动手
捞起的河豚鱼被放在塑料袋里,老板叮嘱,千万别用手碰,有剧毒。河豚被一路送到了厨房,到了亮处才看清“真面目”,约30厘米长,肚皮雪白、脊背黑褐色、嘴部有一指头宽,全身鼓得像个气球。
洗鱼的老阿姨拿出剪刀,从鱼的肛门处挑起,将鱼肚剪开,并用刀迅速把河豚的内脏全部挖出来。“中午来吃的人很少,晚上就多了,我们一天能卖几十条呢,都是经过我手里这么洗出来的,保证吃了没事!”
吃河豚
顾客不放心服务员愿试吃
随后,厨师开始烹饪河豚。“一定要烧40分钟,味道才最鲜美。”厨师说,他自称烹饪河豚已有多年,味道绝对一流。
30分钟后,服务员将大碗白汁河豚汤端上桌来。“如果不放心的话,我们可以先试吃。”上菜的服务员拿起调羹,吃了一口,“你等15分钟再吃吧!”
说完走出包间。15分钟后,服务员进来。
“我说了没事,一点感觉都没有。”服务员说。
如果有事怎么办,最近的医疗机构在哪里?“我们这还没发生过中毒事件,最近的医院倒不清楚。”服务员满不在乎地说。
野生河豚鱼买卖走向调查
司机:老板热衷吃河豚
在三甲港闸附近有近20家海鲜酒楼,部分酒楼还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之中。记者看到,几乎每家营业的酒楼前都停满了奔驰、宝马、别克等高档轿车。不少驾驶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老板经常来这边吃河豚鱼,都是老客户了。
在饭店门口等了约一刻钟后,一群食客走出了酒店。“美味当前,势不可挡啊!”一食客笑着对记者说,“饭店做了那么多年河豚鱼,我们相信他们的经验。”
渔民:河豚不是每天有
这些河豚鱼到底从哪儿来?
记者发现,离三甲港闸约一公里处,停靠着大大小小的各种船只。据当地人介绍,这就是渔民捕鱼归来时停靠的码头,船只大都为渔船。
“有河豚卖吗?”记者问一位正在晒网的老妇人。“河豚?现在没有啦。不是每天都能捕得到,运气好才有。”这位老妇人告诉记者,她的侄子昨天捕了几条回来,大概已卖了。
商贩:都是饭店来拿货
“听说你们有河豚鱼卖,我们想买些带回去,没有其他意思,出了什么事可以自己负责的。”记者向老妇人的侄子表示,但他并不理睬。
“前面的杂货铺就是他们门市部。”正当线索中断时,一旁的渔民突然对记者说。随后,记者沿着乡间路来到了所谓的门市部,果然刚才一行人正在卸货。记者向里面的渔民表明来意,在指点下,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地上的一个泡沫塑料的箱子里,8条河豚正悠闲来回游动。记者和工作人员讨价还价,这才引起了老妇人侄子的注意。“我们这里都是饭店拿货,很少单卖给顾客。”他说。
市区:罚款太高不敢卖
离开三甲港前,记者又与公交车站旁一家杂货店的老板娘攀谈起来。她告诉记者,她的丈夫也是当地渔民,早上出去跟船,大概很快会回来。要河豚,她可以帮忙“搞到”。
“我们一般都销往外地。”老板娘说,上海市区查得严,真的要吃可以来三甲港。记者再三追问,老板娘仍表示,她不知道市区哪里吃得到。
下午5点,记者赶到铜川路水产市场。提及河豚,商户均表示,他们没有销售。记者又走访了与铜川路相邻的众多海鲜酒楼,未见踪影。“一条河豚最多赚百元钱,被查到了就罚几万元。谁也不愿意做这个亏本买卖吧!”铜川路上某海鲜酒楼老板对记者说。
专家说法
野生“孕妇河豚”最鲜也最毒
晚报记者周柏伊 徐哲
野生河豚到底有多毒,最毒是哪一种,我们是否有应对毒素的技术?这一连串的问题决定着:鲜美的河豚离我们的嘴,到底有多远?
昨天,本报记者对话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锡昌教授、复旦大学免疫学家熊思东博导。
记者:三月初,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启动了“关于河豚鱼安全食用规范与准入标准”等重要研究,这是否意味着,今后河豚能上百姓的餐桌?
王锡昌:有这个打算,但不是现在。现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河豚不能吃。即使今后解禁,河豚鱼也不会“游入寻常百姓家”。吃河豚,必须经过国家严格的资质审批。
记者:河豚究竟毒在哪里?
熊思东:河豚的毒素藏于肝脏。一受惊吓,毒素由肝脏流动到全身血液、器官,便成剧毒。一般来说,河豚肌肉里毒素较少。有经验的人说,满肚子鱼子的野生河豚是最鲜的,但也是最毒的。因为要产卵,“准妈妈”要有足够毒素应对外来袭击。
记者:最近几年,我们是否从技术上找到了“抗毒素”?
熊思东:国际上有不少机构在寻找对抗河豚毒的“抗体”,即“抗毒素”。客观地说,目前突破不大。
记者: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解决河豚毒?
熊思东:确实。通过改变饲养环境,比如水温、食物,或许可以减少毒性。但奇怪的是,越没有毒素,河豚越不鲜。 作者:晚报祝玲实习生方洁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