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3月21日讯 将石头、废旧渔船以及框架式水泥构件沉入海底,在海底给鱼儿筑起“安乐窝”。记者今天从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采访获悉,青岛首个人工鱼礁项目——马儿岛海域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将启动,未来4年内,青岛市将通过投放大量人工鱼礁的方式建设“海底森林”,为鱼虾及贝类提供庇护、栖息、索饵及产卵场所,形成“万亩海洋牧场”。
据介绍,近年来,海洋水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导致传统渔汛基本消失。针对这一现状,按照《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坚持资源养护与修复并重原则,为修复和保护胶州湾海洋生态资源,青岛市决定采取国际公认有效的设置人工鱼礁培育渔业资源的方法,即把废旧渔船及相关水泥构件沉到海底,营造海洋人工生态系统。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工鱼礁主要采用框架式水泥结构、废旧船只、废旧车辆、人工投石等,投入25—40米水深处,形成人工鱼礁,然后在上面植上生长速度极快的巨藻(高峰时1天能长1米),吸引鱼、虾、贝类等海底生物自动聚集栖息到这种鱼礁、巨藻形成的“海底森林”里面,形成适宜鱼虾生长的“海洋牧场”。
据介绍,该市计划建设的马儿岛海域人工鱼礁建设项目位于即墨市大管岛至马儿岛海域,计划建设人工鱼礁6平方公里,由50个小礁群组成,投放各种类型(三角形、四方形、梯形、瓦楞形)礁体共640个,总投放量达到20万立方米以上。据悉,该项目将历时4年完成,计划投资35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