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整整一年时间,每个星期日的上午,杭州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二楼会议室里,总会有10多个小朋友拿着课本在等待着。当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出现时,他们会同声地喊着,“老师,早上好。”
这是一群特殊的学生和老师。
“因为残疾人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孩子的学习教育方面帮不上忙。现在请个家教的费用也不低,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南星街道残协工作人员陈先生说。
于是,街道联系了浙江商业技术学院。2006年3月份,社区和学校签订了一份“爱心助教”的协议,很多在校大学生纷纷报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这个特殊学校终于开学了。每个星期日早上9点到11点,大学生志愿者会到社区二对一地为这些孩子做辅导,辅导的科目有数学、语文、英语等。因为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功课,所以当家教都是轮流来的。记者发现,他们之间有一本共同的课堂记录。上课的大学生们把这次教的内容和孩子欠缺的都记下来,交给下一位接任的家教,就这样一个个传下去。如今,这样的课堂记录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