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农民”是辛勤劳作、勤劳致富的代名词,“专家”的形象则是术业有专攻的文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昨天在我省奖励的2006年国家和省的各类专家名单中,记者却看到了一名身份为“农民”的专家——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党支部书记董以军。
打破身份局限 工人农民参评
据悉,去年我省在评选“有突出贡献奖的优秀专家”过程中,不拘一格选人才,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党支部书记董以军成为我省首名“农民专家”。
“不管他是工人还是农民,只要确实对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就在‘专家’评选之列。”据省人事厅专家管理处处长付林介绍,去年在“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评选中,我省打破“身份”局限,把工人、农民也纳入评比范畴。而以前该项评比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行业。在去年省人事厅收到推选的780名候选人中,农民、工人占了1.5%。稍感遗憾的是,只有董以军跻身最终确定的200名专家之列。
评比倾向一线 注重实际贡献
据了解,和以前更注重科研理论研究相比,去年的突出贡献奖项评比更倾向于工作、生产第一线,更关注候选人如何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经济、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在专家名单中,记者还看到了媒体、企业、文艺等行业人员,本报副总编辑、新闻高级编辑谢晓苏是市级媒体中唯一获评的专家。
付林告诉记者,在200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里,来自民营经济组织的专家比例有了很大提高,达到18%。
昨天获得奖励的还有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第七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新闻人物·董以军
辞“官”回乡 带头致富
董以军,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党支部书记,高中文化。1988年时,董以军就成为凉山州第一个在农业上跨入“万元户”行列的贫困地区农民。1997年,董以军辞去会理县黎溪镇副镇长职务,回到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当农民。
他着眼于石榴生产实用技术研究,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村民发展石榴产业。到2004年,铜矿村石榴产量460万公斤,创产值1065万元,人均收入9876元,人均纯收入7564元。董以军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铜矿村也获得了“会理县治穷致富村”、州“小康村”、“全国文明村”等诸多荣誉。
赵文旭 本报记者 王眉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