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标签
乐天
新疆人因能歌善舞而热情奔放,勤劳善良,做人做事具有“阿凡提”式的智慧。
在川人数:
没有确切统计,在成都至少上万。
生存地图
行业:涉足餐饮、鞋业、销售、钢铁、食品、百货批发等行业。
居住: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区的南、北面,北部以火车北站、五块石批发市场为主,南面则以餐饮从业者为主。
当
《咱们新疆好地方》四处传唱的时候,新疆这个盛产歌舞、美女、瓜果、羊肉串的地方曾引起我们多少向往。而现在,我们可以随意在家门口尝到来自新疆的特色美食,品尝新鲜甜美的新疆水果,欣赏多才多艺的新疆人给我们演绎的精彩歌舞。新疆仿佛离我们不再遥远,新疆人更是以阿凡提式的智慧影响着成都人的生活。
情感之泉
恋家:
还是在老家惬意
新疆人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一般到外地打拼挣得一定资产后,就会回老家买房。塔什告诉记者,“朋友亲戚都在新疆,朋友天天见面,大家都开开心心的,那多好”。如今,虽然塔什在四川也交了不少朋友,休息之余也会和他们喝茶聊天,但他觉得,生活还是没有在老家惬意。
对此,马志军则认为,不少新疆人可能因为饮食习惯的原因,一般都不太愿意去外地,“在外地挣钱,可能钱稍微多点,但在其他方面还是会感到不习惯,因此还不如回老家去挣”。如今,马志军已在成都安家,还把父母接到这里享受成都湿润的气候。尽管如此,谈话间,依然能够感觉到在他身上有着很浓的思乡情,马志军说,他最爱听的一张CD,是新疆民歌。
异乡之慨
留在成都
因为文明和包容
来自新疆石河子的小伙子荔亮,虽然去年大学毕业时才来到成都,但他已经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当荔亮到了成都,坐在公交车上的他看到“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广告牌在窗外飞驰而过时,他的心隐隐触动了一下。在师兄的带领下,第一次逛春熙路,荔亮则惊奇地发现,路边大家居然都很自觉地排成长队等公交车!他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个成都人都以自己是个成都人为荣,“成都真是一个文明的城市”。在成都这么久,荔亮也觉得成都有缺点:房价涨得太快,“真希望我的脚步能比它更快”!
而马志军也认为,“成都包容,创业环境宽松”,现在企业能出口这么多个国家,还是多亏了政府提供的信息。每次他都会争取参加政府组织的到国外参展的机会,借助展会平台,他才赢得了这么多的订单。
智慧之门
新疆特色敲开市场
新疆羊肉串,是闻名于大江南北的美食。几乎每个城市的街头,都可以看到熟练翻动着羊肉串的维族人身影。一个装满木炭的烤炉、几瓶调料、一辆小推车、再加新鲜的羊肉串,这就是羊肉串老板的全部家当,小小的摊子旁,老板总是哼着小曲,满脸笑容,在和客人谈笑间,手中的羊肉串“滋滋”作响。无论生意大小,老板都是一副怡然自得的乐天模样。或许,新疆人的生存之道也像烤羊肉串一般简单,只要给一席之地,他就能生长壮大。
每天早上9点左右,在一环路南一段开新疆餐厅的老板塔什和伙计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做手抓饭、烤馕饼……为了营造出新疆特色,店内还播放着节奏轻快的新疆歌曲。6年前,塔什的哥哥在华丰食品城做葡萄干生意,空闲的时候,哥哥便到城里四处走走,当时成都还没几家经营新疆特色的餐馆,“反正自己吃也要做,那还不如开个新疆餐馆”。于是,他们从新疆请来了厨师和服务员,全部都是维族人。起初餐馆是由哥哥和母亲在经营,后
来便由塔什打理。
随着塔什家的店生意越来越好,亲戚们也跟着过来了。“我舅舅在川大南大门、红牌楼各有一家,我姨父在好望角,我的分店在大学路,由弟弟经营”,塔什说,他们所经营的全是新疆特色食物。
2003年、2004年那两年,是塔什家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到中午,吼得嗓子都快哑了,要忙到下午”。随着川大新校区的投入使用,顾客比以前少了许多,他的店生意也冷清了些。不过塔什并不怕,“新疆特色就是我们经营的根本之道”,从羊肉到茶水,都是从新疆弄过来的,他乐观地相信新疆特色加热情周到的服务会令他们立于不败之地。
一心一意专注幕后
新疆的瓜果以甜美闻名全国。在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记者看到,虽然葡萄、哈密瓜没上市,但来自新疆的香梨却卖得相当不错。每年进入四川的新疆瓜果究竟有多少,还无法统计。
虽然到处可见新疆瓜果,可在四川亲自经营瓜果销售的新疆人却寥寥无几。“基本上新疆的瓜果都是通过授权当地经销商进行代销。”经销商赵先生和新疆人已有10多年的交情,“新疆人很直爽,为人耿直。”当年,赵先生到新疆去和当地人谈判时,对方说了价格是多少就不会
变,说话也算数。
正在来蓉寻找香梨合作销售商的新疆人李先生证实了赵先生的说法,“要我们自己亲自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不容易开拓市场”。对于勤劳的新疆人来说,与其劳神费力去开拓市场,不如让别人销售,自己只负责发货倒还省心。李先生说,除了要和经销商洽谈外,更注重的是依据市场行情不断淘汰旧品种,培养新品种,“新疆的瓜果虽然好,但开发新品种还是非常重要的”。
善于学习抓住机会
阿凡提的故事让人们都为这个新疆人的非凡的智慧所倾倒,而在现实生活中,33岁的新疆人马志军正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善于学习的人。10年前,马志军大学毕业后孤身到北京女鞋贸易批发,干了两年贸易后,积攒了10多万的资本的马志军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在成都武侯区租了四间门面房干起了个体,生产鞋子。
然而隔行如隔山,贸易和开鞋厂一点不沾边,尤其是做鞋的工艺流程,他一点不精通,做得好不好,都是工人说了算。有一次,因为工艺上的一点小疏忽,他发到北京的价值20万的2000双鞋子全被退回来返工。“就是这样,出一次问题,学一点东西”,马志军白天与板房师傅打成一片,晚上向鞋厂老板们取经求道,几个月下来,他已完全掌握了鞋子设计、制造的所有流程。
2001年,马志军去了沿海地区学经验。回来后,他立即成立了成都贵足鞋业有限公司。“当时周围的人都笑话我说这根本是多此一举”。但马志军并未放弃,仅一年以后,外单便一个接一个的来。现在,他的公司生产的鞋出口到欧美30多个国家。仅去年出口创收额就达480万美金,成为成都鞋业里一匹风头正健的黑马。马志军说,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学习,及时抓住机会抢先机。
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向宇
回音壁
成都涌泉之恩我只是滴水相报
一碗兰州拉面,折射出甘肃汉子的人生。昨(21)日,本报《甘肃人:一碗拉面闯天下汤清面韧面如其人》刊登出来,就掀起了一阵“兰州拉面”风。兰州拉面的美味让人津津乐道,甘肃人的知恩图报更让人赞不绝口。
无愧“天下第一面”
“兰州拉面,是面食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家住水碾河的刘夏表示,因为他觉得,很多风味小面只能在家门口盛行。人们在陕西抬头可以看到炒面、油泼面、臊子面,但是到了南方就觉得陌生;担担面、燃面称雄四川,但是把它放到两广恐怕没有什么市场。“倒是兰州拉面,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刘夏称,兰州拉面绝对称得上“天下第一面”。
团结才是成功秘诀
兰州拉面之所以风靡全国,与甘肃人的团结是分不开的。在城西开兰州拉面馆的老板王兴道破了兰州拉面的“独家秘密”。
出于朴素的情感,豪爽的甘肃人一直认为,好的东西自己不能独享。因此,在外地先发展起来的拉面老板觉得当地生意好做了,回到家就把相关的信息传递给乡亲,若是有人愿意,先来的人就会把他带过来,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经营的模式和理念。
成都对我们很好
昨日看了本报的报道之后,文中所提及的祁玉龙打进本报热线:“我只是以滴水之量报答涌泉之恩,何必大作文章呢?”
祁玉龙说:“这个城市对我们很好的,没有这个城市就没有我们这种状态。”
他还请记者帮忙联系几个贫困大学生,“我们可以资助他们,既然有这个条件,就应该为这个社会奉献一点力量。”早报记者曾小清
下期预告
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广西人的个性又如何呢?明日,敬请关注《外乡人在成都———广西人》。
热线提示
本报热线86750000将继续为您开通,我们期待《外乡人在成都》和你分享外乡人的感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