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文剑)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也是第20个“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将今年世界水日主题定为“应对水短缺”,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的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昨日,由省环境教育协会主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协办的海南省纪念第十五届“世界水日”——“水与健康”专家座谈会在海口举行。
我省三大江河水量减少
水是生命之源,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较为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去年以来,我省各地喊“渴”的消息不断传来,春耕生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制约,“供水危机”的警报频频拉响。由于降雨量少,我省三大江河来水量明显减少。根据水文统计,今年1月至3月15日南渡江(龙塘水文站)来水量为2.92亿m3,比多年平均同期来水量偏少25.0%;昌化江(宝桥水文站)来水量为0.62亿m3,比多年平均同期来水量偏少68.3%;万泉河(加积水文站)来水量为2.12亿m3,比多年平均同期来水量偏少57.2%。
海口地下水水质较差
据我省环境资源部门最新资料显示,在流经县城以上城镇的10条河流11个监测河段中,63.7%的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IV类水质河段占36.3%。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的河段较上年度下9.0%,劣于III类水质的城市河段主要受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污染,主要分布在海口市海甸溪、文昌河水闸和北门江侨植桥等河段。与上年度相比,三大河流综合污染程度略有下降,但个别中小河流的污染指标有所增加。此外,我省地下水位、水温基本稳定,但地下水质总体较上年度有所下降。海口地区地下水潜水层水质均较差,水质总体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铁、锰和亚硝酸盐,其中亚硝酸盐为化肥、生活废水等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