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个铅消费大市,它每年消耗金属铅4万余吨。铅的再生能力非常强,可以轻易被熔融、排杂,变为“新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么看:上海用4万吨铅所制造的各类产品报废后,也就等于形成了一座拥有4万吨蕴藏量的大铅矿。
因此就带来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上海的这座4万吨大“铅矿”,目前究竟处于何种状态?人们又是怎样“开采”、利用着它?土法炼铅危害大
记者手头有一张照片(如右图),记录了一个“小贩”在处理回收来的废铅酸蓄电池的情景:所有废蓄电池一律倾覆倒置,任其中的硫酸废液汩溢横流,咬噬道路和土地,再侵蚀城市的地下管网……连小贩自己的运输工具——黄鱼车的链条、踏脚都已被锈蚀得一塌糊涂!
多方面的证据显示,上海约80%的废铅,经由大约3000个类似的“小贩”之手,流向了邻近地区的土法炼铅点!堵住野路子,扶持正规军
旅美蓄电池专家杨竞明博士向我们介绍:美国回收废铅的主要“切入口”,是要求生产者与使用者联合负起全部回收的社会责任。
许多州都采取了让消费者在购买新蓄电池时先付押金的方法。他们必须“持旧换新”才可不再预交押金。否则,以前的押金,就由政府“扣留”,转为支持专门的废铅回收企业之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封闭回路铅循环系统,使全国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和废铅利用率,达到了近95%的高水平。
彼岸经验值得效法,国内也有成功之例。两年前,武汉市每年8000多吨废铅酸蓄电池,本地回收率也曾不足20%。2005年7月,武汉市政府决定对报废铅酸蓄电池进行集中处理。他们通过招标方法,请“云峰再生资源公司”负责回收全市废蓄电池。当年10月,该市环保局要求所有相关单位,务必将报废的铅酸蓄电池等含铅危险废物集中交售给云峰公司。违者将被处以最高20万元的罚款。
严厉的罚则,保证了政令的施行: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率由一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80%。构筑现代“铅循环”圈
近年来,众多专家、官员一再呼吁:上海应当构筑一个现代化的铅循环经济圈,把4万吨废铅资源拿回自己手中。
那么,为构筑这个现代“铅循环”圈,眼下到底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专家们一致的意见有两个。一是建议上海像发达工业国家那样,以立法、税收等手段,鼓励、扶持建立正规的回收网络和正规的再生冶炼企业;二是要像武汉市那样,采取非常有力的行政措施,坚决取缔导致废铅乱流的“小贩大军”,制止它们私收私运、扰乱废蓄电池回收秩序。
本报记者洪崇恩 实习生李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