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个个都与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田伯平研究员,这位参与制定小康指标体系的专家说,江苏及南京建设的全面小康,用一项项“指标”,串起了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多地体现了老百姓的利益。
三大核心指标全都体现老百姓利益
田伯平说,小康指标体系有三大核心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000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000元。“收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益,也是他们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小康指标体系把居民收入作为一道硬杠杠,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利益。”他说,我们通常用GDP、投资等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但小康指标体系注重的不是GDP总量,而是人均GDP,同样把关注点放到老百姓身上,更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在这种发展理念下,小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是百姓利益至上。如,住房指标,对城市居民而言,设置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硬杠杠。对农村居民而言,除了人均住房面积,还具体规定这个住房是钢筋、砖木结构,既关注到不同人群住房的量,更关注到他们住房的质。再如,恩格尔系数指标,它的降低意味着老百姓用在吃上的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其他如环境、社会治安、交通等指标,无不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关心百姓生活,体现百姓利益。
收入指标让百姓得实惠,环境等指标让百姓生活质量提高
“居民收入增长多少,是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出来的,不是老百姓想报多少就报多少,因此,它的达标要求政府必须给老百姓切切实实的好处。”田伯平说,从小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看,收入指标最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2004年小康指标体系出台后,各级政府无不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要导向。就南京而言,这几年居民收入都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增幅也超过GDP增幅。这是非常实在的,也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仅如此,小康指标体系的环境、社会治安、住房面积等指标,都是围绕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而设计的。田伯平说,比如南京,不仅新增了许多绿地,还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具体化为每年要有多少个蓝天。这些很实在的举措,大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指标让百姓增强幸福感
虽然幸福感是老百姓的主观感受,但小康指标体系里的一些指标,一方面可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百姓痛苦,从两个层面共同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田伯平说,居民收入、住房面积等指标,是用来增进老百姓幸福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等指标,是用来减少老百姓痛苦的。为了达到这些指标规定的“硬杠杠”,政府会在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投入更多财力,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做更多工作。“可以说,这些指标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它要求政府工作更加以人为本,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多做实事,切实增强百姓幸福感。”南京日报记者 宋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