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来看,2007年同时具有“起点年”、“酝酿年”、“调整年”与“爆发年”这4个特征,是个地地道道的国际政治“大年”。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视。
起点年:东方人的新步伐
2007年是联合国“潘基文时代”的起点年。
2007年,美国一方面会在单边行动严重受挫时寻求联合国的支持,另一方面,仍将利用人事安排、会费、人道主义援助等事务影响联合国决策,最终达到按照美国设想改造联合国的目的。在潘基文领导下,代表多边主义的联合国与以单边主义为外交政策基调的美国的关系是否可以调和,2007年便可见其端倪。
2007年对刚刚“破冰”的中日关系应该算是一个“起点年”。4月温家宝访问日本,将是时隔7年来中国总理首次踏上日本国土。对于两个东亚大国而言,这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一年既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0周年,又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两国关系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中日关系是开创新局还是走回老路,关键在于日本执政党是否能够坚定遵循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于日方对涉及13亿中国人民最大关切的台湾问题的立场;也在于中日双方对两国之间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是否能够耐心友好地寻找解决之策。两国民众的互信与心态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两国民间交流的日益增多,将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润滑剂与助推力。
国际政治以外,2007年对于两岸关系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进入新年后,台湾当局对教科书和行政部门的名称等实施“去中国化”手段,一旦今年的“立委”选举和地方领导人选举备战出现不利局面,狗急跳墙的陈水扁可能会抛出更多、更危险的手段以挽救颓势。因此两岸形势出现受挑动的混乱是有可能的。同时,民间交流不断扩大,两岸关系仍然将进一步深入发展,包括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等事务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其他重要起点性事件--
日本修宪 2007年是日本宪法实施6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将争取在国会通过有关修宪手续的法案(国民投票法),让民众就修宪问题广泛展开讨论,制订一部“与新时代相称的宪法”。
香港选举新特首 在迎来回归十周年庆典之前,香港将举行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在新特首当选后,他为世界金融之都制定的未来5年发展计划必将深受世人关注;
澳门特区平衡发展 澳门特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整体形势相对平稳。处理好外国势力借博彩投资在澳门坐大、经济发展过快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对人口素质的要求等问题,将是特区政府的重要工作。
酝酿年:重头大选声声急
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世界重要国家将于2008年前后举行大选,2007年是各国新领导人出炉的“孵化期”,对候选人来说则是极为重要的“酝酿年”。
在美国,两党争夺的白热化将从2007年初一直延续到2008年底的投票期,关键仍在于两党候选人对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的态度和他们的募捐实力。
英国首相之争的焦点在于,如果布莱尔按原定计划于今夏辞职,他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挽回其伊拉克政策给执政的工党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知道,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以卡梅伦为领袖的保守党的支持率竟然大幅领先于工党。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不会修改宪法谋求连任,他的可能继任者们也将在2007年施展浑身解数,争取获得普京及选民的信任与首肯,为2008年大选增添筹码。
这三场大选,每个都关乎世界局势的发展方向,重要性毋庸赘言。至于鹿死谁手,就要看在2007这个“酝酿年”中各候选人的表现了。
在中国台湾,蓝绿两营将为今年的“立委”选举和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展开最后决战。“立委”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候选人遴选日期的迫近,使绿营已经出现重新洗牌的局面,“台联党”与民进党的关系出现更多裂痕。参选阵营内各党派原本隐藏着的矛盾将可能公开化。一旦双方阵营候选人出台,岛内的各种选举伎俩又将粉墨登场。
“酝酿年”其他重要事件--
美欧联手制俄 2007年,美国与北约将在外高加索地区继续扩张。3月1日,美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局长奥柏林表示,美打算在更靠近俄罗斯的外高加索地区部署反导雷达;同时,美将实施大中亚民主计划,酝酿从东西方向夹击俄罗斯。
北京奥运会酝酿年 在硬件日趋完善的同时,北京奥运会软件建设将接受考验。国民素质的提高、志愿者的全球招募、赢利模式的探索、新闻管理的开放、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门票的全球发售等,都是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重点。
调整年:多场势力范围争夺战
美国和北约的步步进逼与俄罗斯的步步为营,将是2007年多场势力范围争夺大戏中最为势均力敌的一场,其中,俄罗斯对西方的态度与政策的调整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一大看点。
在经济逐步走上发展轨道后,俄罗斯对外政策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石油天然气武器的频繁使用。2007年2月,俄总统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表强硬讲话,严厉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滥用武力、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以及北约东扩,引得舆论哗然。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俄元首对美最为严厉的批评。普京一番话,折射出俄美关系在“美进俄退”多年后的微妙变化,可能对俄与西方的关系产生比较长期的影响。
当然,2007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调整,还应该数超级大国美国的对外政策。
首先,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调整将牵动反恐战争的全局。目前,美在全球的战略部署受到伊拉克战争的严重影响,布什政府受到国内外各种压力,对伊政策做出调整实出无奈。与此相呼应,“反恐”一词在英国与美国由“热词”骤变成“冷词”,显示出西方国家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争取选民也是共和党政府调整对伊政策和反恐战争策略的主要原因。
其次,由于全球战线过长及朝鲜核问题发展的新态势,美将调整对朝鲜政策。目前,尝到一些直接对话“甜头”的美国,还是要借助六方会谈这个场合,借东亚各支力量对朝形成制衡。由于伊拉克和伊朗形势紧张,估计2007年朝核问题仍将在谈判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案。而与此相关的日本发展核武器的问题,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尽管国际政治波诡云谲,形势多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朝核问题2007年仍将持续高热。
其他值得关注的调整--
日本调整“争常”策略上台以后,安倍晋三着手改善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这里既有改善周边的意图,也隐藏着“入常”的动机。经历了2006年“争常”惨败的日本,认识到美国不可能全程护送自己进入常任理事国行列。不过,安倍最近否认“慰安妇”历史的讲话,似乎偏离了他的“争常大计”。
欧洲社会问题调整2006年接连发生的与种族和社会融合相关的暴力与冲突事件,使“精英欧洲”与“平民欧洲”的阶层裂痕越发明显。200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土耳其入盟谈判等,可能为欧洲社会发展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而对轮值欧盟主席的德国来说,要力推一直“行路难”的欧盟宪法,恐怕要寄望于改变投票规则。
美国调整拉美政策随着更多中左人士执掌政权,拉美各国与美国的矛盾逐渐凸显。美国总统布什3月出访拉美,恐怕得为如何与那些刚刚上任的“后院”领导人打交道费一番脑筋了。
爆发年:美国灭火还是点火
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阵亡超过3100人,然而,强大的军力和巨大的伤亡却无法阻止伊拉克局势滑向内战和混乱的深渊。
2007年2月中旬,美国公布了伊朗“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证据,说伊朗制造的炸弹炸死170名联军。按以往经验,美国公布证据不是一个好兆头,当天就有美国议员指出,这是为发动战争提供所需要的证据。美国对待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态度截然不同,也说明美国目前将赌注更多地押在中东。
然而,伊朗方面仍然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内贾德还推出了新的“没有倒档和刹车”的“单程火车”理论。而此时,美军已有两个航母战斗群集结在海湾地区,这是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的第一次。
如果人们还记得,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是上次美国大选前一年的3月,那么就应该知道现在这个时间的敏感性——下届大选前一年的3月。历史会如此“巧合”吗?
另外,在巴尔干半岛,科索沃问题自2007年2月阿赫蒂萨里方案出台后迅速成为新热点。根据该方案,科索沃将拥有自己的宪法和司法体系及职业化军队,并拥有代表自己的旗帜和歌曲,有权谈判、参加国际组织并缔结国际协议,科索沃塞族将享受高度自治,等等。尽管方案回避了“独立”和“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敏感字眼,似乎是搁置争议,实质上却是为科索沃未来独立大开方便之门。
这个以联合国负责科索沃未来地位谈判的特使名字命名的方案,是为号称“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釜底抽薪,彻底消除动荡的根源,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在世界上创下分裂主权国家的危险先例?对这一方案,俄罗斯表示要否决,塞尔维亚反对的态度目前也十分坚决。
其他“爆发点”的状态--
非洲新“痛点”非洲东北部已成为新的“痛点”。苏丹、索马里等地都有再度爆发冲突的可能。索马里新年以来发生的爆炸事件证明了非洲之角的不稳定,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宗教和社会矛盾。在伊斯兰教在非洲迅速发展的同时,美国2007年将建立非洲司令部,其着眼点仍然是能源要地、资源大国和战略要地,其中有一些是伊斯兰教群众基础发展很快的国家。随着世界最强大军队的介入,非洲的局势将更为复杂和动荡。
乱局中的巴以伊拉克的混乱和美国与伊朗对峙局势的紧张,似乎让世人忘记了中东危机的核心——巴以问题。但巴勒斯坦内部政局的变化和以色列在中东乱局中的举动,都将给2007年的世界安全局势带来重大影响。
2007的世界大局
2007年,世界的总体发展方向应是“均衡化”,而尽管可能爆发地区冲突,但全局特点仍将是局部动荡,整体平稳。
均衡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全球政策定位于力量收缩和调整,保证重点地区。在美国“让”出部分势力范围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将可能出现局部争端与冲突,这时其他世界强国和地区大国就可能在局部有强势表现。
当然,我们可以将“均衡化”看作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个征兆,但同时要保持清醒,美国力量的暂时调整,绝不意味着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政治干预减弱或退出。世界仍然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超多强”的格局。(卞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