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自建房,售给内部职工每平米3860元。本报记者 杨万国 摄
此模式改善了职工住房条件,是否定向销售和公平分配成外界关注焦点
核心提示
为了住上一套便宜的房子,有人合作建房,有人购买经济适用房,有人租住廉租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新的方式”———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
据报道,北京铁路局自建经济适用房,定向销售给本系统内的职工,售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在商品房价飙升和经济适用房“一房难求”的北京,一个普通的单位或者企业是如何进行自建房操作的?建设面积多大?其分配的原则是什么?是否要遵循经济适用房定向销售的规定?是不是解决了很多贫困职工的住房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此种自建经济适用房模式,是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者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比如职工为了多申请房子假离婚如何避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目光投向京城首个被报道出来的自建经济适用房的单位,以期获得保障性住房模式的经验探索。
每天早晨8点,张立全到办公室后会习惯性地向窗外观望500米处那栋27层高楼的施工进展。在那栋高楼的12层,有他的一套85平米的房子。
“每平米价格只要3600元。”张立全略带兴奋地说。而他周围商品房的单价是8000元/平米。
张立全是北京铁路局丰台建筑段的职工,由于他所分到的房子是铁路系统自行开发筹建,所以每平米价格远低于商品房价格。
看到自己的房子一天天的成型,张立全显得心满意足。“铁路工人工资低,但是住房还是解决得不错的”
张子华是北京铁路局丰台建筑段的党委书记。他说。“北京铁路局近年来建造了大量的自建房,大大改善了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
张子华认为,铁路单位职工多,住房困难依然紧迫,这是北京铁路局一大前提。
在看待北京铁路局自建房的问题上,牛风瑞的态度要谨慎得多。牛风瑞是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对于以北京铁路局为代表的大量单位自建房,他已关注许久。他说自建房分配时必须避免社会资源分配不公。
3860元自建房的身价
自建房的户型大部分为两居室和三居室,其中两居室80多平方米,三居室超过100平方米。
张立全所期盼入住的小区还没有名字。张立全说,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北京铁路局新华街三里新住宅小区。它位于北京西四环内,在待拆的建筑工地围墙上写着“北京铁路局新华街三里危改楼工程”。
张立全原先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3年前这里是低矮的平房。现在则被几栋现代化住宅楼取代,这些大楼的外墙都涂成了漂亮的嫩黄色,整齐划一的阳台全部由深蓝色的玻璃镶装。
记者从北京铁路局相关渠道获悉,这片2003年立项开建的住宅群目前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工程以“危改楼”立项,总建筑面积141280平方米。整个住宅群包括2栋建筑面积均为31439.19平方米的27层高层住宅和6栋6—10层的低层住宅。
隶属北京铁路局丰台建筑段的小区物业介绍,这栋楼每层12户,户型大部分为两居室和三居室,其中两居室80多平方米,三居室超过100平方米。
丰台建筑段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片地部分属于北京铁路局职工住宅区,中间间杂着一部分当地户口的非铁路职工。2003年进行危改房立项后,即已确定了小区分配方案。
类似张立全这样的拆迁户,优先获得房号,并以原面积换房,超过面积则为3600元/平方米。
剩余房源由北京铁路局统一分配到全局各单位。再由各单位分配给职工,这类房屋价格为3860元/平方米。
张立全对铁路局大力建起的职工住宅满是感激,“我们铁路职工待遇底,每月就1千多块钱,要是买商品房,一辈子也甭想买得起。”
铁路局拥有自建房系统
从房地产开发到土地使用管理,北京铁路局有一套完整的自建房系统。
北京铁路局的自建房能够以如此低价出售给职工,主要原因是他们拥有自己可供开放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北京铁路局建立起一套自建房系统。
北京铁路局设有土地房产处,专门负责该局土地房产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建筑施工任务由铁路局下属的北京房产建筑总段具体负责运作。
为了开发房产资源,北京铁路局在1993年3月成立了京铁房地产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开发该局的单位自建房。
一份该公司成立以来的业绩介绍显示,北京铁路局近年来的自建房开发规模:“公司先后在北京铁路局管内承建了洋桥、大红门、京铁家园、丰台铁路危改等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为79万多平方米。”
这份资料称,“近几年来,总施工面积以每年完成20万平方米的速度逐步增长。”
2000年,京铁房产开发公司开发了京铁家园。这个小区临西四环,总占地面积19.45公顷,共18栋,3600套住宅,被称作是北京铁路局开发的“面积最大、工期最短、标准较高、设施最全的住宅小区。”
据悉,目前铁路局正在兴建的还有西直门铁路住宅小区、丰台桥南危改五期两大住宅工程,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房价低于经适房
自建房价格高于过去福利分房每平米1500元的单价,低于经适房的价格。
为了分配这些自建房,让张子华费尽了心思。他是北京铁路局丰台建筑段党委书记。他拿着一份三页纸的分配方案说,“这是我们领导班子起草,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历时2个月,先后修改5次才确定的方案。”
张子华介绍,该段首先成立了以段长和书记为组长的“职工住宅调整分配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段下属公司、车间领导、工会主席、职工代表组成。
依据“房源公开,地点公开,评分排队依据公开”的“三公开”原则,根据职工的工龄,家庭人口数,住房情况等因素评分排队,张榜公布,上榜者即可获得住房。
分房采取“先调后分不配房”原则,分数领先的职工,即使已经拥有住房,也可以进行调房,对新房源具有优先选择权;调房结束方可开始分房;对职工夫妇任何一方已经享受了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或者拆迁房等房屋的,不再配房。
在北京铁路局职工眼中,这种单位集资房既不同于过去的福利分房,也不同于社会上的经济适用房。“过去福利房只要1500多块钱一平米,我们的房子要贵一些,但是又比经济适用房便宜”,北京铁路局电务段一位不愿具名的司机说。牛风瑞解释,政府建设的经济适用房正常的价格一般要比商品房低几千元左右,如果再低就是福利房性质。
牛风瑞认为,这类自建房虽然价格上介于福利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但其分配办法却是过去福利分房的延续。
借离婚争房
党委书记张子华说,在分房前两个月内,单位有四对夫妇离婚,其意图为争取廉价自建房。
张子华对现有的分配方案还是比较满意的,“花了我们不少心血啊,不过没白花,我们分房方案制定得细,现在房子已经分下去了,没人闹,没有落下后遗症”。
2006年7月,北京铁路局新华街三里新住宅小区建成。铁路局给丰台建筑段分配了5套住房。在拥有近1000名职工的丰台建筑段,这5套均价不足4000元的住房被众多职工视为不可多得的福利房,争抢者一下子达到100多人。
竞争空前激烈,为谨慎起见,该段除参照过去的福利分房办法制定了上述的分房方案外,还采用“三榜定案”:第一榜公布有资格参加分房的职工名单,第二榜公布职工分数,第三榜确定最终名单。
但还是有让人始料未及的事发生。在分房正式开始前一个月,该建筑段突然出现4对职工夫妇离婚。
这四对夫妇年龄最大的已经59岁,均在分房前2个月之内离婚。随后,离婚的职工拿着法院离婚判决书找到张子华,声称住房已经被法院判给对方,现在申请要房。
张子华说,这些离婚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要廉价的自建房,铁路局在制定方案时已经预料这种情况的发生。
张子华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就向这批离婚者出示了此前制定的分房方案,其中明确规定,“本段职工享受福利分房后而离异者,虽将房屋判给对方,但仍视为有房户”。
最终,这批离婚者都没有分到房。张子华说,“当时压力很大,很多人找到办公室吵闹,我们只能一点点做工作”。
自建房源依旧紧张
铁路局客运段的一个100多人的车间只分到一套房,在房源紧张的前提下,只有避免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自建房才能正常发展。
当张立全充满期待的等待自己的新房落成时,崔国良却情绪低落,他这次没分到房。
崔国良在北京铁路局客运段运转车间工作。15日,正在休假的崔国良抱着自家的小花狗,穿着拖鞋,站在一片棚户房之间狭窄的通道上晒太阳。
这片占地10多亩的棚户房与新建的北京铁路局新华街三里住宅楼隔墙相望,间隔只有100多米,却是两个世界。
“你看看这房子,破乱成这个样子了,就这样还不是我的房”,崔国良指着两间用瓦和油毡搭盖的平房告诉记者。房子墙壁潮湿,墙边堆放着大堆的垃圾,“这里没有排水系统,夏天成了水池,要用抽水机抽。”
“我们家3口人,住这15平方米的平房,还是我父母的。我和爱人双职工,工作20多年了,还是无房户。”崔国良说,去年,两位老人看到孙子已经18岁了还没有地方住,只好搬到外面租房,把两间房子腾给了崔国良一家。“我爸78岁,我妈73岁,现在还在租房,一月300.能怎么办呢。”
去年,新华街三里住宅楼建起,崔国良满怀希望地等着分自己一套房。他所在的单位也是评分排队,张榜公布。
第一榜,公布有资格参加分房的职工名单和初评分数。崔国良介绍,按段里评分标准,他是无房户,加了5分,和爱人是客运段的双职工,又加了3分。再算上工龄等项目,最后加下来,他得75分,上榜,排第13名。
第二榜再次公布后,只有6人上榜,崔国良被刷掉。
第三榜再刷下来,他所在的车间只有一个人上榜。最终,他所在的车间100多人,分到了1套房。
崔国良介绍,这里住着两三百户人家,虽然是地方房,但是住的95%都是铁路职工。“你要不是当头的,就等着排队吧。我1983年上班的,还没有排到呢。”
牛风瑞说,单位自建房也容易产生内部分配不公的嫌疑。
“只有权力部门才有能力拿钱拿地建房,他们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建房,再低价卖给内部职工,这属于行业福利,造成另一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嫌疑。”牛风瑞认为,只有避免引起上述的两个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自建房才能在正常轨道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