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周进财生意在福建,但每隔三个月都到汕头献血一次
63岁台商周进财在汕头献血17年,每隔三个月献血一次,成为汕头市献血“第一人”
汕头市中心血站有一位“超龄”自愿献血者———周进财。他63岁,比国家提倡的55周岁的献血年龄上限超出8岁。他每隔三个月献血一次,比国家规定的献血间隔(六个月)缩短了一半。为说服医生护士让他“违规”献血,周进财每次献血都要当说客:“我是台商,在我老家台湾,只要身体健康,70多岁的老人也可献血,你们就让我献血献到70岁吧!”台商周进财在汕头献血已经17年,成为汕头市献血“第一人”。
搭长途大巴到汕头献血
周进财一开口说话,准能看出他台商的身份,那话语带着浓浓台湾味。不过,在粤东、福建做水产生意整整20年的他能听懂潮汕话,从1990年至今一直在汕头献血。他是汕头市中心血站第一个自愿无偿献血者,仅1998年起在汕头市中心血站献血就超10000毫升,无人能及。
很多人问周进财:“如今你的水产公司在福建晋江,为何专门搭长途大巴跑到汕头献血?”周进财平和地说:“这是缘分啦。”
救人的感觉很“舒服”
周进财是台湾屏东县人,23岁时,他为一名车祸受伤者献血200毫升。“血从自己手上抽出,输入伤者身体,救人的感觉很‘舒服’。”周进财还发现,献血对身体无害,反而令他精力充沛。从那之后,经营水产养殖的周进财无论身在台湾还是走到印尼、美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都不忘献血。
1987年,周进财从东南亚来到潮州市饶平县做鱼苗生意,刚落脚,他就到饶平县的中心医院找院长:“我是万能的O型血,如果有穷人做手术需要输血又买不起血,就给我打电话,我来献。”上世纪80年代,献血在当地还是个陌生词汇,院长听了很不解:“人家卖血,200毫升可以卖好几百块钱,你却献血?”尽管周进财说明自己已献血20年,但医生护士仍冲着他笑,那“笑”很古怪,好像看着个稀奇人。
不久后,有个男病人急需做内科手术,既没钱交手术费,也没钱输血。院长抱着试一试的心,拨打周进财的电话。很快,周进财来了,他拿了2000元给病人的老婆交手术费用,还献了400多毫升血。手术很成功,病人夫妇感激万分,特地买了些諽(当地小吃)送他。周进财欣然收下了,救人,他很开心。在饶平的三年,他献血救过两三个车祸伤者、数个手术病人,成了医院的“及时雨”。
被“血牛”骂有艾滋病
1990年,周进财来到汕头市寻找生意机会,他开始到汕头大学附属一院献血。这时,离汕头市中心血站建成尚有8年时间,那时,一些人靠卖血为生,俗称“血牛”。“血牛”一看周进财来献血,就恨得牙痒痒的,当着他和医生的面破口大骂:“这个台湾佬有艾滋病!”“血牛”怕周进财抢了他们的饭碗,周进财并不在意,他觉得献血的观念总会慢慢被潮汕人接受的。
国家规定,两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半年,周进财总是每隔三个月来一次、每次献400毫升。医生护士担心他的身体,总劝他少献点,他总是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说他是台籍商人,台湾献血没有年龄和间隔限制,70多岁老人体检健康,也能献血;只要感觉良好,三个月献一次血没有问题……
1998年,市中心血站成立,周进财成了血站的首位自愿无偿献血者。2002年,周进财转战福建晋江创办“海峡水产养殖公司”,他仍回汕头献血,他说在汕头献血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以前他是自己开车,现在是搭坐五六个钟头的长途大巴。周进财说,在福建工作,不用看日历、不必算时间,三个月到了,心里就知道该回汕头献血了。他说献血时间一到,脾气就会暴躁,浑身也不舒服;献完血,整个人就冷静下来了。
夫妻双双登记遗体捐献
如今,周进财个人已献血40年、献血160多次、总血量超7万毫升。他说,献血到70岁,就够了。
过几年退休了,周进财和夫人并不打算回台湾,他们决定在汕头养老。早在5年前,他已偕夫人到汕头市红十字会登记遗体捐献,愿意去世后,捐献身体所有有用的器官。
文/图 本报记者 杨媛 通讯员 林俊聪 苏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