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琦
加强教育监督,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开展纠风治乱,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严肃党的纪律,一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受到查处;
推进机制创新,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新进展。
回首2006年,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
固基础 筑牢思想防线
“全市党员干部要在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中,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发扬党内民主的表率、遵守党的纪律的表率、践行党的宗旨的表率、推进科学发展的表率……”建党85周年前夕,一堂以“学习党章强素质、从严治党保先进、同心同德促发展”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党课,在杭州大剧院开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台下1500余名市管干部深受触动。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6年,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在全市各地广泛开展。邀请专家作学习贯彻党章辅导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上廉政党课,参加知识测试,举办专题读书会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2006年9月4日至8日,整整五天时间,浙江展览馆内始终是人潮涌动。杭州市反腐倡廉成果展览在这里集中展出。面对一份份忏悔书,一个个痛哭流涕的镜头,一件件典型腐败案例,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将近一个月的集中和巡回展出,参观者达4.5万人,其中许多人都是自发前来。
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2006年,在杭州市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全市共有1.1万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通过观看反腐倡廉图片展、听取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参观犯人劳动改造场所……给予广大党员干部的同样是对心灵的撞击!生动的事例,血的教训,让他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慎则会伤了自己。
在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的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全党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接受的信访举报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4%;“96666”投诉中心受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题的投诉,从2002年成立之初的每年3000余件,下降到目前的1000件左右,而群众的表扬件则大幅上升;市本级廉政账户共收到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的礼金、礼卡、礼券118.28万元。
赢民心 维护百姓利益
“对这些意见,我脸红了。”
“尽管事先有准备,但还是如芒在背。”
2006年10月20日召开的全市行风评议大会上,面对群众的评议,公交总公司、水业集团、燃气公司负责人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下转第11版)
(上接第1版)
公交、燃气和自来水,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2006年,这三个行业被推到了行风评议的前台。40多名行风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社区干部和市民代表参与评议,市纠风办还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对这些单位依法经营、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办事公开等行风状况进行“挑刺”。
与此同时,直接面向群众的2000多个基层站所和办事窗口,也接受了人民群众的评判。在行风评议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中,这些地方的作风和效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这个重点。加强农村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设立“96666”举报投诉中心,聘请效能和行风监督员等举措,“剑锋”直指办事难;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全市清欠工程款14.5亿元,清欠农民工工资1.3亿元,催缴土地出让金7.9亿元;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对541所学校的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一系列举措,真正让反腐倡廉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肃法纪 严惩腐败分子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反”,2006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继续保持查案力度,严惩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全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839件(次),立案941件,同比下降7.47%,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48件,同比上升33.33%。处分党员干部926人,19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执纪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189.9万元。加大查办经济类案件、直击商业贿赂,是2006年查案工作的一大亮点。
2006年6月,市纪委会同有关部门,查处了杭州市盐业系统重大经济违纪违法串案。1997年至2005年期间,全市8家盐业局(公司)领导及有关业务人员,利用单位在集中采购食盐包装袋过程中非法收受回扣,金额在数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此案为我市近年来查处的行业系统涉及人员最多、面最广、最典型的商业贿赂案件,涉及杭州地区全部8家盐业公司的19名干部,涉案金额达450余万元。杭州市盐业公司原经理俞铁民,原副经理余关福、陈洪坤等15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006年,全市共受理商业贿赂举报492件,立案查处341件,涉案金额5679.36万元。其中,市环保系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严重违纪违法串案,涉案人员达90人,20人被立案查处,通过执纪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800余万元。
抓源头 着力预防腐败
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2006年,全市以构建惩防体系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权力相对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市纪委向29个市直部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在下城、余杭等地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工程,实施效能和执法监察。通过执法监察,挽回经济损失8333.9万元。干部人事、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全年受理服务16520项次,办结率为97%,平均办结天数从8天提前到5天。
2007年1月11日,杭州市政务实时监督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这一系统的开发运用,标志着我市对政务的监察实现了由传统手段监察向“数字监察”的转变。2006年,全市进行工程招标2738项,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5823项,而监督人员不到10人。
2006年7月,有人举报市某条道路工程二标段在招标中“串标”,工作人员通过系统也发现此工程的报价预警显示为红色,存在“串标”嫌疑。经过网上数据分析和人工进一步核实,发现嫌疑确实存在。在重新招标后,一次性就给国家节约资金1027万余元……
继行政许可、建设工程监督子系统之后,2006年,药品购销、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4个监督子系统相继投入运行。技术先进、运转灵敏的“电子眼”,让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都暴露在阳光之下。一个具有杭州特色的“数字监察”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