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春红)2010年,苏州的天气预报可以由每天3次增加到6次;突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要比现在提前20-30分钟,通过现代传播网络,及时向社会发布;对天气变化的分辨由城区精化到乡镇、社区。
苏州市气象局局长杨金彪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我们平时所关心的晴天、阴天都是受气候的影响。苏州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平均每年有1个热带气旋(台风)严重影响,2-3次区域暴雨或大暴雨过程,10-11次突发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大雾天气、雷暴日更是多有发生。在全球变暖的大形势下,苏州气候也有明显改变:平均温度上升,冬夏尤其明显,梅雨偏少、偏迟,不典型,冬季降水偏多,大雾天气次数增加,持续时间长。近几年来,各种灾害天气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上升。为了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体系,为公众生活、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很有必要。
杨局长介绍说,此项工程包括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服务系统、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构成。工程完成后,在应对灾害性天气上,对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将由原来提前10分钟提前到半个小时左右;气象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和预警播发系统也将及时做出响应。在天气预报服务上,预报的时间、空间、内容都更加精细化;在信息传输上,除了利用新闻媒体、声讯、短信平台外,还将有1000台多功能室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屏,在学校、车站、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及时传递信息。此外,该工程还可以开展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开发项目的气候环境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