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点半,太阳还未睡醒,老船工季华金婉转嘹亮的船工号子已经回荡在蔷薇河上空,他开始了一天的摆渡生活。
和其他渡口不同,这个被乡亲们称为季老头的老船工从不收摆渡钱。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季华金就带着因脑血栓瘫痪在床的妻子和3个年幼的孩子守在渡口,从一个壮年人到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守就是30年。
渡口就在连云港东海县房山镇季墩村的蔷薇河边,河对岸是宿迁市沭阳县。每天早晨5点半到下午7点是季华金的“法定”摆渡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外,谁有个意外急着需要过河,只要喊上一嗓子“季老头”,他也会立即撑杆开船。
一聊到渡船,老船工的兴致就高了起来:“一天下来基本上都得来回四五十趟,赶上过节、赶集,100趟都打不住。”记者简单估算了一下,以每天摆渡50趟,每趟摆渡一人计算,30年来老人至少摆渡了50万人次过河。有些村民说,都啥年头了,有人连问个路都要花上好几元钱,你季老头渡人过河不图个钱,不傻吗?面对这些,季华金和记者说了掏心窝子的话:自己是个有着4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为乡亲们做点事还要图什么报酬!如果说真的图个啥,那第一个图的就是两岸的乡亲们能方便来往,生活有个奔头;第二个图的就是乡亲们提到“雷锋船”能竖个大拇指,提到共产党能说个“好”。
新华社记者 凌军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