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各地视窗

陕西气象局局长李良序:天气预报不是神仙

   陕西气象局局长李良序:天气预报不是神仙

   谈"天"语录

  天气预报是科学,但也有局限性。它毕竟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

  我们有时确实很无奈,一直在努力,但还是没办法把老天爷所有脾气都摸准。

  气象服务不能飘在天上,要主动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要落地。

  我要告诉大家的不是天有多好,更多的是,天有多坏!

  研究的是天,但很少有天伦之乐。生活,离我远去了。

  嘉宾简介

  李良序

  1963年6月22日生。中共党员。正研级高工。1985年于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后,到空军某部工作。后转业到新疆气象部门,曾先后任新疆气象业务中心主任、新疆气象局副局长。2003年,任国家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挂职)。2005年6月起至今任陕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6年获得新疆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硕士学位和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科研成果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都说新年新气象,但是2007年的天气,似乎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多少喜悦。

  2月28日,一辆行驶中的旅客列车在新疆被大风掀翻,4人死亡,近百人受伤;

  3月4日,暴雪袭击辽宁,水陆空交通瘫痪。数百万职工雪中徒步上班;

  当天,大连市遭遇罕见的大风袭击,行人被大风直接吹倒的画面让人瞠目结舌。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大连市市长,不得不两次打“飞的”回“家”指导救灾;

  据统计,3月3日~5日,辽宁、山东等东部8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遭受雪灾和风暴潮灾害,400多万人受灾,死亡17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

  东部“天寒地冻”,中西部却“暖”得异常,不少地方出现暖冬,“这个冬天不太冷”成为共识。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倒春寒,气温突变使各种病菌肆虐,医院病房持续爆满。

  国外也不太平。3月2日,雨雪大风天气侵袭美国和加拿大,造成严重灾害;紧接着,意大利气象研究人员又发表报告,该国刚刚度过了200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冬季。法国、日本等国也出现了暖冬。

  ……

  很多征兆告诉我们,“老天爷”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风调雨顺,很可能成为了历史。

  这些天气灾害为何如此集中出现?它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给人类发出了什么信号?它们还会发生吗?导致发生的成因是什么?天气预报难道成了摆设……

  世界气象日前夕,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良序。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在李良序看来,这些天气灾害集中出现,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必然结果。它们会带来怎样的预兆呢?】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老百姓眼中,厄尔尼诺总和灾难联系在一起?

  李良序(以下简称李):是这样的。1998年我国发生的大洪水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据气象组织观测,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生成,这位脾气暴躁的“圣婴”又卷土重来了。

  记:“圣婴”?

  李: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思是“圣婴”。在气象学上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会对大气环流等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记:这位“圣婴”的脾气到底暴躁到什么程度?

  李:“他”常会引发暴雪、暴雨、干旱、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专业上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然间,风大得可以把房子掀倒,或者暴雨突然就从天上“倒”下来。极端天气事件的特点是发生快、强度大、破坏力强、预报难度很大。

  记:看来2007年的气候状况不会很理想了?

  李:根据预测,今年是“异常”成分更多的气候年景,极端天气事件会较常年偏多。

  记:为什么用“异常”这个词?

  李:说其“异常”,是因为已经发生了很多“异常”的天气表现。具体到陕西来说,比如整体温度偏高,2月份气温更是超出了历史上的极值;干旱严重,如果不是3月初和最近的一次降水,后果会非常严重;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如秦岭山区3月初发生的暴雪,这都是很少有的。根据预测,今年春季发生倒春寒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记:面对这种“异常”,气象部门有没有足够的掌控和把握能力?

  李:如果很明确地回答,很难。天气和气候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也做了部署,会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天气预报不是神仙

  【说起气象,老百姓最熟悉、最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报了。有个说法:现在很多人说假话,天气预报特想说真话,就是说不准。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气象人又怎么看待天气预报呢?】

  记:有没有人当面问你:天气预报为什么老不准?

  李:正式场合没有人问过我。有时一些朋友、同事在一起时,也能听到类似的话。

  记:作为业内人士,你们怎么看待天气预报的水平?

  李:我们也不满意,但在尽最大努力改进和提高。

  记:能不能给大家一个量化的概念:准确率大概是多少?

  李:我们的评价标准与公众所判定的准确率不完全一样,我们内部用技巧评分来评价。比如我们对所预报的各种气象要素和预报方法都要评价,而公众可能只对他们能感受到的天气与预报结论进行比较;另外,我们使用气象站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而公众可能使用他所在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西安这么大的城市来说,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很多,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有所不同。

  如果站在公众的角度来评价,就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来说,准确率应该在90%%以上。天气预报分很多产品,从现在到未来72小时以内的叫短期预报;12小时以内的叫短时预报;2小时以内的是临近预报。从月到年以内的,叫气候预测。年以上的则叫气候变化。就趋势而言,时间越长的准确率越低,越近越高。

  另外还要看报什么东西,有些好报,有些难报。台风这种灾害性天气,我国的预报水平在国际上是先进的,但对局地、面积很小的天气,预报起来就不太容易。总体而言,我国的短期天气预报水平在世界上属中等偏上。

  为什么老觉得报不准?因为报准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应该,所以没记住。客观讲,准确率是越来越高了,而且越来越精细。如果总是不准,大家也就不会这么关注它了。

  记:天气预报报不准,那真成了“弥天大谎”了!

  李:所以压力很大。我们的预报员经常睡不好觉。尤其遇到重大天气时,他们特别希望预报的结果能出现。报了雨,雨下了,心才踏实下来。否则整夜就坐在那里等着,不停地看天象。这对身心简直是一种摧残。所以预报员当一辈子的很少,受不了!他们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记:现在已不需要靠观察青蛙的活动来判断天气了,我们有雷达、卫星,怎么还报不准?

  李:我们一直在努力,有了雷达和卫星我们的准确率提高了许多,但有时确实很无奈,因为还没办法把“老天爷”所有脾气都摸准。天气预报是科学,但也是有局限性的科学,本质还是预测。它毕竟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

  记:前几天,日本气象厅由于错误预报了樱花的花期,而通过电视向全国道歉。您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李:日本的预报水平已属世界一流,他们同样会出错。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敢保证自己的预报万无一失。天气和气候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觉得道歉不是目的。早在1999年,央视“气象先生”宋英杰就曾在电视上公开道歉过。作为气象人来说,错报,自己也很难受。希望大家看到我们的进步和努力。

  老天变得越来越“狰狞”

  【自古以来,人们对上天都是又敬又怕的,所以用“爷”来称谓它。整天和“老天爷”打交道,李良序又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记:整天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揣摩人家的想法,累吗?

  李:很累,但是再累也得工作。我们一放松,老百姓的损失就大了。

  记:从一般的老百姓到专业的气象工作者,您对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李:小时候老想的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都是很阳光的东西(笑)。从事气象工作后,老天在我眼中,变得越来越狰狞了。我要告诉大家的不是天有多好,更多的是,老天有多坏。

  记:有没有什么“天机”,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笑),不要说“天机不可泄露”?

  李:“天机”就是规律吧,“老天爷”是不会主动授予“天机”的,这需要人类不停地探索和追求。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千百年来,这也许是人类自己悟得的最大“天机”吧!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惨烈了。

  《后天》不仅仅是科幻

  【有部美国大片叫《后天》,讲述的是全球变暖引发的一场空前灾难:超强寒潮疯狂袭击北美,欧洲被史无前例的洪水吞没,大西洋海水排山倒海推进纽约市区……在气象人眼中,《后天》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

  记:《后天》的灾难会发生吗?

  李:全球变暖已成为趋势和事实,这是近百年来最大的气候变化特征。我只能说,《后天》肯定不仅仅是科幻故事。还有一部片子叫《龙卷风》,你一定也看过。西方国家以气象灾害为题材拍摄大片,这种气象意识、危机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

  记:谁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刚刚公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已明确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人类活动很可能(约90%%)是导致这一变暖的主要因素。一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二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如森林砍伐、地表植被破坏等。

  记:全球变暖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李:影响会很深刻。简单说会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可能性增加,会导致我国冰川面积不断减少,水资源安全形势堪忧,由于海平面上升而影响沿海经济、海洋环境灾害加剧等等,甚至对经济结构调整、生态和人居环境产生影响。总之,根据对未来的种种预测结果,其影响可以用“触目惊心”形容。

  记:2月1日晚,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特别熄灯五分钟,旨在警示世人关注全球变暖。

  李: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如果不善待地球,人类的“明天会更好”只能成为安慰自己的谎言。实际上,气象与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外交、军事、政治甚至人类的命运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以为气象工作就是“新闻联播后面那点事情”,太粗浅和片面了!

  有啥需求就朝哪努力

  【气候变化引起各国高度关注。2003年起,中国政府就启动了中国气象事业战略研究项目,决定大力发展“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今年大年初一,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气象部门视察工作,慰问一线职工,这足以说明高层对气象的重视。面对新的形势,陕西气象部门如何应时而动呢?】

  记:作为省级气象部门的主要领导,您目前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李:经济社会发展给气象事业提出了更多要求和需求,这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为适应新的形势,省气象局正全力推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业务、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气象科技的水平。

  记:今年你们提出“全方位做好气象服务”的要求。都有哪些“全方位”的服务?

  李:我们提出了需求牵引服务,有什么样的气象需求,就应该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是我们“全方位”的努力方向。虽然公众熟知的是天气预报,但这不代表社会没有新的需求。气象服务不能飘在天上,要主动去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要落地。

  我们正在进行多轨道业务建设,涵盖了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预警防护等6条轨道,这就是我们提供的“全方位”的内容,可以看出天气预报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要对各类对象开展“全方位”服务。比如对陕北来说,干旱是永恒的话题,就要考虑怎样用人工来影响天气,还有,我省的果业基地大都在冰雹多发区里,苹果被砸了几个眼和没有被砸的,价格相差很大,影响农民增收。今年我们就将启动《渭北绿色优势果业区人工防雹增雨基地建设》项目,加大防雹力度,服务“三农”。除此之外还有对党委政府决策的服务、对市民的城市气象服务、对交通的交通服务、对重大工程和特殊行业的专业服务等。

  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是我们提出的气象服务理念。我们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记:人工增雨是将携带有碘化银的火箭弹、炮弹打上空中,通过释放碘化银凝结水分实施增雨。爱美的女士也许会问:这些碘化银融入到雨中降下来,会对皮肤产生副作用吗?

  李:我们打上去的碘化银是微量的,还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影响。

  记:在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方面有什么考虑?

  李:我们成立了渭河、汉江流域气象预警中心等四个中心。为了增加气象观测“耳目”,今年还将加大加密自动观测站建设,使年底我省区域气象站总量达到700个。在提高雷电监测预警方面,我们将和电力部门合作,完善闪电定位监测网的建设。西安大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建设项目今年也要启动。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

  记: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方面,你们会带给大家哪些期望?

  李:我们的气象观测网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在监测设备上也做了很大投入,比如安置了6部先进的多普勒雷达,使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得到有效监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我们气象人的憧憬,我们为此不断努力。

  希望有双“火眼金睛”

  【2005年,李良序孤身一人从新疆来陕西任职。对孤独,他别有一番滋味。天穹之高,自是“高处不胜寒”,对未知的探索,总是和孤独相伴。而生活中的相思之苦,却又让他对孤独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记:妻、女不在身边陪伴,一定很想念。

  李:是啊!我虽然研究的是天,但很少享受到天伦之乐。有时一个人走在街道上,听着路边的音乐,看着人家子女在父母身旁嬉闹,特别受刺激(长叹了一口气)。生活离我远去了……

  记:怎么排遣孤独?

  李:读书,另外找点业余爱好,写写书法。这对修身养性,调节生活,都有好处。

  记:喜欢哪方面的书?

  李:历史方面。读历史书可以丰富知识,虽然不能延长你的长度,但是可以延伸你的宽度。读历史书很容易引起一些思考,会使自己看问题更加客观。对工作也好,会从历史的高度和陕西气象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去思考和部署工作。

  记:(笑)又谈到了工作,看来你的生活很简单。

  李:(笑)生活是简单。我是搞科研出身,对未知总是充满着狂热的兴趣。大气科学是一种非常前沿的科学,诱惑力很大。“天上”的事知道得多了,“人间”的事自然知道得少了。生活简单也好,并不妨碍有乐趣,我依然乐此不疲。

  记:“乐”从哪来?

  李:气象工作者经常揭示一些人们都不知道,但是都很想知道的奥秘。当这些奥秘解开后,会很快乐。当老百姓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受益时,也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这片土地也带给我了很大乐趣。陕西是中国历史的高地,也是文化的高地,给养丰厚。我去了很多地方,作为外地人,在这里总能找到异地间文化的差异,差异是一种美。我很愿意用李泽厚先生的一本书名作为我在陕西工作的描述:《美的历程》。

  记: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李:(笑)我更希望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洞悉大气的所有秘密,这样,我们的天气预报就会更准一些。

  记者手记

  和气象局长聊"天"

  一

  和气象局长聊天,可谓找到本家了。

  聊天,聊“天”矣。聊了这么多年,竟然忽视了这个词的本意。其实气象的因子总是时刻伴随在你我身边。但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印记,并没有增进大家对气象的熟悉度和亲近感。

  “气象就是新闻联播后面的那点事情”,很多人对气象还停留在这种粗浅的认识上。这时,气象离我们很远。可当人们惊诧于越来越频繁的暴雪、大风、沙尘暴这些天气灾害时,气象,又离我们很近。

  “一远一近,让人感慨万千!”

  李良序的言谈中总是流露出一种难以释怀的忧郁,你能明显地感觉到,那忧郁的背后是一种“只争朝夕”的急迫和一种深深的责任感。

  二

  人们总喜欢拿天气预报开玩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非天,又怎能将天的喜怒哀乐全部搞清!”李良序特别希望社会能客观地看待天气预报,能多一分理解和支持。

  当人们不断质疑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时,李良序还另有一种隐隐的担忧。这种关注、质疑的背后,也说明了人们对天气越来越敏感。现在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以前没有这些的时候,人类又是怎样过来的?

  当人们开始用自己创造的成果享受生活时,是否也会造成某种精神力量的缺失。但愿只是多虑。只是希望人们对天气越来越敏感的同时,不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三

  活在“天下”,人们总铭记着天的好处,用美好的字眼颂扬它。孩子聪明被称为“天才”;找到另一半,是“天赐良缘”,结婚还要“拜天地”;老了是“颐养天年”;得了好处,是“喜从天降”;有了成绩是“老天爷帮忙”,要“谢天谢地”。

  昔日慈善的天现在变“狰狞”了,变“坏”了。究其原因,不是天变了,而是人变了。孔子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面对人类不加节制的破坏和挑衅,天终于不再沉默。“喜从天降”变成了“祸从天降”,“天下太平”变成了“天昏地暗”,甚至“天崩地陷”。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天亦不能免俗,过了“度”就会走上反面。“天人合一”,先贤的智慧总是令人钦佩。和天相处,人类不能心存侥幸。

  四

  儿时记忆中,童话总和冰雪联系在一起。冰雪张扬了人类的想象力,但我不知道这种美好还能维持多久?

  面对全球变暖,人们惊呼“狼来了!”冰雪越来越少。北极熊竟然因为冰期缩短,食物难觅而发生自相残杀事件。

  人类的想象力开始转向对灾难的预测,所以有了《后天》,有了《龙卷风》。在这方面,人类的想象力同样发挥到了极致。但是我更怀念,人类对童话的想象与憧憬。

  全球变暖摧残的也许不单单是物质世界的东西。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连冬天都变成了春天,那么春天还会是原来的春天吗?

  五

  李良序的感悟很多,要做的事也很多。

  感悟很多,是因为他喜欢揣摩,喜欢研究未知。要做的事很多,是因为责任使然。他对陕西气象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考虑。

  和他聊天很快乐,也很轻松。你会忽视他“官员”的身份。我们像朋友般坦诚交流。

  他身上那种强烈的“事业冲动”深深感染了我。“人,要有点激情。没有激情是很难投入的。要比别人干得好,你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多!”

  李良序的生活和他的人一样简单,简单是因为目标明确。“我的心和风云系在一起!”简单而有力!秦子

  本报记者 秦子/文 王智/图

(责任编辑:魏成)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