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听到这朗朗的颂读声,不要以为这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私塾;在古色古香的琴馆内,一群身着传统服装的孩子在播弄古琴,奏出古朴清幽的琴声,也不要以为这是影视剧中的情景。
据了解,近几年哈市兴华小学校投入资金8万余元,在校园内设置了古琴馆,购置了32把古琴,聘请了专业教师,开设古琴课程。学校每周开设一堂琴课,每日都有琴曲欣赏,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在国内设置的首个古琴教学研究基地。此外,学校还设置了围棋、中国象棋等课程,都深受学生欢迎。据校长高殊介绍,学生学习古琴,并了解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传承民族文化,而且具有使学生修身养性、学习礼仪、提高美学素养的作用。
哈市香一小学、香滨小学、东风小学、南虹小学等学校不约而同地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等古典文化引入了校园课程,使古文诵读活动在校园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些学校还自编了《新编三字经》、《古诗词读本》等教材。此外,诸如陶艺、书法、国画、围棋、民族乐器等也都纳入了哈市各中小学校的特色课程。
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欣校长认为,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是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各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为传统文化的进入提供了空间。由于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魅力,各学校才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
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对传统文化在校园深受欢迎的现象发表了看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髓,传统文化进校园,长期的耳濡目染,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分”,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完美人格。”(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