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现象,上不够法律追究,下不够纪律查处,单位领导见怪不怪,不想管、不敢管、不知如何管……这些现象被称为“非典型腐败”,群众对此相当不满。
“政府机关‘评先’改‘评后’了!”这段时间,江苏徐州老百姓的话题焦点,是最近开展的评选“群众不满意处室”的机关作风建设,而引发这场热议的是徐州市委常委会的一次“特殊票决”。
日前,一份名单被提交徐州市委常委会表决,名单上列着经群众评议出的8个“群众不满意处室”。最终,市规划局建设规划管理处、市建设局拆迁办公室、市房管局产权处、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计划财务处、市经贸委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5个处室“上榜”。第二天,该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引起一片震动。
这份名单的曝光,宣示了徐州向机关“中梗阻”开刀的决心。
一项市政重点工程因为“潜规则”推迟两个月
这份决心源于一次触动。谁能想象,一项市政重点工程会仅仅因为没有向一个机关职能部门递送“好处”,就被硬生生阻挠推迟两个月。这样的事情,曾在徐州发生。这件事情,触动了徐州市委书记徐鸣的心。
因为机关“中梗阻”,不少事情耽搁,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徐鸣了解情况后,把这种现象称为“非典型腐败”。他说,近年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机关干部不敢再搞贪污受贿、大的腐败,却流行起新的“潜规则”,“一些人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故意设置障碍、百般刁难,逼着办事单位求他、拜他、孝敬他。这些做法上不够法律追究,下不够纪律查处,绕着党纪国法打擦边球,谁也奈何不了他,单位领导也是见怪不怪,不敢管,不想管,不知道如何管,以至于放任自流。”
经过认真严肃的调查,有关部门发现“非典型腐败”实在触目惊心。
外地客商到工商局办理证照,被要求到指定柜台缴纳50元“核名费”,缴费后拿到的是中介公司的收据。工商局工作人员对此振振有辞:“这是我们工商局的‘三产’,收50元还是少的,外地都是收100元呢。”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情报信息中心印制企业产品年鉴,向企业收取数千元至数万元的宣传费,企业反映,虽然签订的是自愿缴费和认购协议,但实际是“花钱买平安”。
机关作风问题往往发生在“中层板块”
徐州市委认为,机关作风的问题往往发生在“中层板块”,机关中的“潜规则”虽是无形的,却在有形地损害着徐州的形象。随即,徐州决定把根治“中梗阻”、铲除“潜规则”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在110个市级机关中,大张旗鼓地展开评选“群众不满意处室”活动,56家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成为重点。职能处室的权力范围和职责在媒体上公开,跟在这些内容后面的,是征求群众不满意声音的意见表,同时开通的还有网上评议和效能建设监督电话。投诉电话公开在全市每个服务窗口,24小时开通。
这次评议共发放评议表6136份,回收6128份,回收率99.8%。根据群众评议结果和群众投诉、有关部门明察暗访的情况,经市委常委会票决,评出5个“群众不满意处室”。这5个处室有的是机关职能错位,用权为钱,以罚代管,罚而不管,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罚款上,有利乱作为,无利不作为、慢作为;二是“潜规则”盛行,一些工作人员特别是掌握实权的处长话好说,事难办,办事要找关系,托熟人,不请吃喝、不给好处不办事;三是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从制度上根除“中梗阻”,中层干部实行轮岗制
根据评议结果,为彻底铲除机关“中梗阻”,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机关中层干部全部实行轮岗制,进行“重新洗牌”,从制度上根除“中梗阻”,创建高效法治廉洁机关。徐州规定,对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或在同一处室满10年的,特别是负责人事、计划财务、物资管理和牌、证、照核发及项目经费审批、招投标等重要岗位工作满5年的,实行轮岗交流。目前市级机关中层干部正职已轮岗交流568人,副职干部交流358人,分别占总数的90%和90.3%。
同时,徐州加强了对机关银行账户的管理,在对40家单位进行核查后,撤销了违规设立的账户28个。加快了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与所属部门的脱钩步伐,严禁把部门的审批权演变为小团体的收费权。着力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审批项目入驻率和办结率,新增加18项审批事项进驻窗口。市行政服务中心完善“重大项目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办理实行牵头负责,减少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此外,为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作风办“暗访小组”7名工作人员全部配备微型摄影机、录音笔、照相设备,不定期对机关作风进行暗访。暗访结果每个月进行通报或在媒体曝光。在政府网站和廉政网开通举报电话和信箱,拓宽群众投诉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一件查一件,典型案例公开曝光,让“非典型腐败”无处藏身。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