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李明当年被米卢拒之2002日韩世界杯门外之时,所有人都认为李明的国足生涯就此结束了。但只有李明知道,国家队这扇大门他迟早还会再踏进去的。因为从他与足球结缘的那一天起,“进国家队”便成了他这一生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让李明没想到的是,脱去了绣有五星红旗的戎装仅仅两年多的光景,他便再次穿上了国家队的队服。记得上一次在沈阳见到李明,他的身份仅是明星足球队的一员。半年过后,当记者在广州再次见到李明时,他的身份已是国足教练组中的“球星教练”。
“当国足教练还得慢慢找感觉”
——到国家队已经有几天的时间了,崭新的国足教练生活还适应吗?
身份变了,考虑问题的角度肯定也不一样了。现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朱广沪指导的工作,在每堂训练课中带领队员们进行些准备和恢复训练。然后,再观察一下队员们的跑位、传中等情况,并及时给他们指出不足。总体来说进入角色的速度还可以,毕竟我在实德队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上手还是挺快的。但地方球队和国家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找到当国足助教的感觉,还得有一段时间。
——你目前在实德队的头衔是俱乐部副总兼领队,这和国足助教应该是两码事吧。
在国足和在实德俱乐部的时候确实有很大不同。在这里,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朱指导进行训练,如果说具体的分工可能是更多倾向业务方面吧。而在俱乐部担任领队则是更多关注球员的情绪和抓好队伍的作风建设。但是两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相互补充。
——听说你在实德队当领队时为球队注入了很多新元素,比如说人性化管理、现代足球理念等等,到了国家队你还会继续这种带队思路吗?
每个人都有个性,你不可能去压制这种个性。特别是对足球运动员来说,我希望他们思维活跃,希望他们能保持住这种个性,更希望他们能对自己负责任。在国家队,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国家形象,你要对得起自己胸口的五星红旗。要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就一定要谦虚、要有修养。新一代的球员,思想都很活跃,也很早熟。很多道理其实不要总挂在嘴上,因为这些都不是靠教练说教能做到的,最主要的还是看球员自身。
“球星当教练有挑战更有压力”
——上世纪90年代那批老甲A球员中,像区楚良、宿茂臻还有你都分别进入了国奥和国足的教练组,这不能不说要得益于你们身为球员时的优异表现,或者说是“球星效应”。
其实我们这些年纪轻轻就加入国足、国奥教练组工作的前国脚,并不代表我们有多么成功,只是赶上了好时候。能看出来,中国足协目前有意着重培养年轻教练入主国字号球队的教练组。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优秀球员可以走上国字号的教练岗位。
——当球员时的辉煌会不会成为你现在当国家队助教的一种压力,因为球迷很容易把你当教练的成绩与从前当球员时的表现进行比较?
比较是人之常情。但我会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或者说变成一种激励。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球员成为球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国家队中有很多国脚以前都和你并肩战斗过,现在摇身一变,你成了他们的教练,当听到他们喊你“李导”时会不会觉得有些别扭?
(哈哈)像队里的一些老队员,小肇他们以前都是喊我李哥,继海就更别说了,就是直呼大名。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大家可以相处融洽。因为我现在的身份变了,所以他们也很为我着想,在训练中都很配合我的工作。现在队里年轻人居多,我本身年纪也不大,大家很容易沟通,所以球员们对我还是很信任的。这也许就是年轻教练最大的优势。
——新老交替是足球的规律,有没有想过自己什么时候坐上国家队主帅的位置?
这还是太遥远的事情,从来没有考虑过。我需要学习、充电的地方还太多。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先把助教这个工作做好,做出色,配合朱指导很顺利完成今年亚洲杯的比赛任务。
“角色不断变化最爱还是足球”
——退役后,你曾涉足商海、到大学任教、在足协任职,甚至还当过一段“新闻从业人员”为电台当嘉宾、给报纸网站写专栏……为什么最终还是回到了足球场?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远离足球的那一天。不管干什么,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仍是足球,足球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足球让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现在我所做的就是继续在足球领域发挥我的作用。这些经历对我的执教生涯应该说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让我多角度、多侧面去重新认识足球这项运动,从而更好地把教练工作做好。
——3月24日,中国队将在广州迎战澳大利亚队,如何看待你到国家队当教练的第一场比赛?
这两天无论是在和球员交流还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我都一直在说,希望大家不要把澳大利亚队想得太可怕。其实我们并不弱,更何况我们还是主场作战,只要把我们这几天在训练中练习的东西都打出来,应该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