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是座颇有现代风韵的城市,气派的商城、宾馆、饭店散落在绿茵之中,高楼大厦也覆盖不了那铺满街市的葱郁。无论是宽敞的广场还是高新开发区,天都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没有那么多的人流、车流和喧嚣,满眼都是明快的和谐和花园般的景致。
这样优美的环境却让人难以置信,莱芜是以钢铁与煤为主的工业城市,并称“绿色钢城”。绿色钢城这一称谓,说明莱芜人注重生态建设,并向乡村延伸,有“中华生态第一村”美誉的房干村就是新农村的典范。我们沿着台阶下到九龙谷,四处一望,都是青山,都是树。空气清新,风和日丽,村民家家户户都是二三层小楼,路通着花园,花园连着路,大路小路环绕相接,比城里还要整洁如画,辨不清是城市的乡村还是乡村里的城市!老书记说,房干村过去吃不上穿不上,是一点点干出来的,那时手裂口用线缝缝接着干,是一代人用青春换来的山青水绿。他指着楼门上挂着“新新”、“燕子”的招牌说,搞文化与旅游产业,让游人从一组组蜡人的《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里接受古典文化……老书记的前沿想法与做法让人刮目相看。
历史与自然一样,对莱芜这片土地的馈赠是丰厚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自周代,怎能不遗下大量文物古迹?“孔子观礼处”、“孟子谈葬”……众多进行启蒙、教化、授道的身影;站在比八达岭长城还要早400年的齐长城上,墙垛连着墙垛的壮观,对深邃与博大的齐鲁文化有种不可小视的辉煌;自古“黄河西来”、“长江东去”,然则,这里的大汶河却浩浩荡荡自东向西而去。汶水西流,两岸麦苗青青,春时的温柔能不让人忆起60年前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不巧莱芜战役纪念馆正在修整,当地人便带我们走进城东的石湾村。石湾村四面环山,散落着民房、小桥流水,是很精巧温馨的地方。在一稍宽敞的空地上见一座普通的农家四合院,不显山不露水地沉默着,大门东墙外有“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的阴刻标记。据说,当年华东野战军的将领看上的就是这里的隐蔽性,敌机飞高了看不见小院,飞低了就撞山崖。他们在这土墙木桌上经过3昼夜的运筹帷幄,使华东野战军一举全歼李仙洲集团7个师6万余人,掌控了解放战争华东战场的主动权。那么大的一场战役与这么小的一座指挥所,比差有种说不清的感慨。走过讲究的小门楼,东西南北长不过25米的院落里是几间简陋小屋,小屋里有解放军遗物,墙上挂着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人的大照片,各种图形、资料,引人注目的是迎壁上陈毅的诗《莱芜大捷》:“莱芜淄博战血红,我军又猎齐鲁东。百千万众捉狼虎,七十二崮志伟功。泰山霁雪照旌旗,渤海波翻唱大风。堪笑豪帅面缚日,叩头请罪骂蒋凶。”战役胜利后陈毅偕夫人张茜坐着美式吉普车沿河东小河周游,爬上西凤山而作。诗句字里行间能感到莱芜大战的胜利喜悦,也看到莱芜战役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片血染的土地上深深地镌刻下莱芜人民对解放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
站在石湾村的山坡上,近处是槐树,磨盘,四合院;远处是山崖,河水,青麦,炊烟,宽阔的大路直通山外……在这静寂而又祥和的美境中,我的目光在历史与现今的时空里徘徊。日月更替,冬去春来,红色风云罩鲁中。富有民族主义和爱国精神,质朴而又勤劳的莱芜人用致富的双手把这片神奇的土地变成生姜、桃子、花椒等的重要产地,变成工业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美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