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届世博会都为世界呈现着创新的精彩。在它100多年的历史中,人类几乎所有精彩的发明,都抢先在世博会露面,进而变成人类生活须臾不可即离的一部分,如收割机、电影、彩色胶卷、汽车装配线、电视机、计算机、机器人……
2010年,由中国主唱的世博会,将给世人呈现怎样的惊喜?
中国要在世博会唱响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
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说:世博会之所以历经156年而青春永驻,是因为它的与时俱进,因为它的不断创新。
上海世博会,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否洗去先祖曾经的落寞?
2005年,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协调下,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9部委,开展“世博科技行动计划”,99个项目涉及建设、能源、环境、运营、展示、安全六大领域。
“多数项目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钮晓鸣说。比如,使用清洁能源的“零排放”概念车;在适当温度下可自行分解的“玉米塑料”等;与人互动的智能灯光;像纸一样可以随意在建筑物上张贴和铺设的“薄膜电池”……
为保障“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还特别设立了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使创新成果在服务世博园区建设的同时,也能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输送强大动力。
“有些项目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钮晓鸣说,“如半导体照明,上海已有产业化基地,上海世博会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对这一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力。”
在建成使用的世博动迁安置基地,也能看到“科技世博”的力量。面积达84万平方米的浦江世博家园,所有建筑都按节能要求设计,如外墙保温系统,利用太阳能为小区提供局部公共设施照明和热水供应等。
三年后,我们将有多少尖端技术和产品呈现在世界面前?
“眼下,企业的积极性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高。”钮晓鸣有些遗憾。
从“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已有项目来看,科研单位参与多、企业参与少,企业牵头项目约占1/3;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知名企业更少;集成创新多、自主原创少。
“‘科技世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科技在世博会筹办、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应用,还包括创新科技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交流。”钮晓鸣说,“未来,我们的企业能在世博会上展示什么?”
世博会的企业馆,历来是参观热点。其间最新颖、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往往代表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潮流,展示着未来生活的雏形,令参观者流连忘返。
上海世博会将设16个企业馆,国内企业占参展企业的2/3左右。企业馆的参展方正在洽谈挑选之中,已成为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交通银行、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都已表明建馆参展意向。
对3年后中国企业在世博会的表现,钮晓鸣很难预测。“人家有机器人,有‘人类跨上月球的第一步’,我们能不能拿出引领世界潮流的尖端技术?”
4年前,吴建民就表示,中国许多企业没有为世博做好准备。他说,世博会不是大一些的“广交会”。世博会是战略性的,“广交会”是战术性的。世博会不仅给上海,更将为中国各地、给企业提供在世界范围“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舞台。
企业在世博会展示的科技创新水平,折射着主办国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这也是历届世博会企业馆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从这一角度而言,在社会整体创新意识、创新环境都亟待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科技世博”建设,并利用世博会这一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面临的挑战之一。
当世博这个绝大的机遇来临时,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如何避免动辄“四大发明”+“汉乐唐韵”?如何呵护创新之火?
“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不仅体现在新建筑、新技术的硬件创新,更渗透在世博会软件建设的每一个“细胞”之中。比如,如何在主题演绎中体现我们的创新思维,如何通过国家馆的设计、建设、布展,来展示我们的创新活力。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如何能在这些主题演绎中,提供对未来城市建设有价值的新思维、新理念?“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说。
基于同样理由,中国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德国汉诺威到日本爱知,一直以来,世博会中国馆饱受“缺乏创新”的诟病。如今,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已经确立,将系统展示在城市发展中,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华智慧。
如何避免动辄“‘四大发明’+‘汉乐唐韵’”的传统展示模式,可能是上海世博会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事实上,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旗帜之下,世博园区这一“微缩城市”在建设、管理上积累的一系列创新,贯穿其申办、筹办、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发明、新创造,都可以成为现实城市的参照。这取决于上海世博会自身的创新意识,也基于社会整体创新环境的改善。
“我们希望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重视创新、保护创新的氛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说,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
“最近二三十年来,世博会都是在后工业时代国家举行,无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还是民众的法律意识,都非常成熟了。”周汉民说,“但对于我们,仍是全新的课题。”
申博成功前,上海即冒出了“世博第一案”——某企业擅自使用与上海世博会申办徽标相近似的图文组合标识。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查处侵犯世博会标志的案件已有8起,其中,上海地区5起。
“没有创新就没有世博会,没有保护也没有世博会。”周汉民说。申博成功后,在依法推进“世博第一案”诉讼的同时,对世博会组织机构及参展者所拥有的智力成果的保护工作也迅速开展,推动国务院于2004年12月1日颁布实施《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目前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有40项世博会标志的备案,并就除国际展览局局旗以外的39项标志,向海关总署进行了海关备案;在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会徽商标的国际注册申请;就20个世博会标志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行了域名备案……
“林肯曾经说过,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我们希望能通过世博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所推进。”周汉民说。
中国的创新发动机,正期待着世博会的润滑油……申城世外有桃源绚丽服饰融汇东西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