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章梅 黄晏君 摄影/本报记者 陈南 黄晏君
“我们谁都惹不起”
———“的哥”现状白描这是一群忙碌的、昼伏夜出的、奔波在路上的人———有人称他们为午夜“的哥”。穿梭在车流人群中的他们上路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班要拉紧窗帘抓紧睡觉,养足精神准备下一次行程。
据有关部门统计,哈尔滨市现有出租车1.2万辆,据估计每晚有近万名“的哥”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由于午夜“的哥”的服务,为夜间出行的人们提供了便利,他们已成为都市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通过连日采访,记者发现这一人群所承受的压力却很少为外人所知。据了解,午夜“的哥”一般从晚上5时接车,一直工作到次日早6时,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生物钟基本紊乱。大部分“的哥”靠“卖手腕”赚钱,收入不高,一晚上平均收入60元,基本够温饱,如果家里有意外,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哥”赚钱是按天计,因此,每天睁眼就欠钱的折磨让他们的心理负荷大增,他们从不敢奢望休息。大多数“的哥”都有被抢的经历,他们只能靠摸索的经验进行防范,见到酒气熏天的乘客不拉,偏僻郊区不去,警惕年轻男子,注意搜集走过的街巷特点,尽管如此,被抢、被打骂、被害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每当听到有“的哥”遇害,所有“的哥”的心理都会再添一次重创,家里人的担心也会随之加重。
“的哥”们每天为生计奔波,无暇交际,信息少,与外界沟通大部分只靠广播一个渠道,普遍有孤独感,闭塞憋闷。“的哥”的社会地位低,“谁都惹不起”,许多“的哥”反映,开车久了,自己的潜意识里都当自己是弱视群体。与老婆孩子难见面,家里家外帮不上忙,夫妻生活过不上,过着“同地分居”生活。同时,由于工作时间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劳成疾、积饿成疾,导致了出租车司机身体素质的整体下降。有相当一部分出租车司机患有前列腺肥大、高血压、肥胖病、高血脂、腰椎、颈椎病等,并且许多司机身患数病,部分身患疾病的驾驶员应急、应变能力下降,造成了行车安全隐患。
温饱·劳累·简单的快乐———午夜“的哥”黑白颠倒生活实录
20日正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晚8时至次日凌晨2时,记者分头采访了哈尔滨市部分午夜“的哥”,倾听他们的声音。
“求财不求气,最怕遇酒鬼”
20时17分,夜色中,记者来到街头。与白天车流攒动人声鼎沸不同,昏暗的灯光下几乎看不到行人,街道显得格外宽阔,偶有车灯划过,平添了几分幽静与冷清。记者来到道里区大安街附近,几辆出租车不远不近地停放着,记者一招手,一辆“的士”悄然滑过来。
记者与这位“的哥”聊了起来,“的哥”叫陈石,是靠卖手腕挣钱的,每晚要交给车主70元钱,再加上70来元油钱,晚上刨去150块钱之后才算是自己纯挣的。今年暖冬,活儿不咋好。现在年过完了,进入了淡季,从晚上6点钟接班到现在,他一共才拉了37元钱。一般情况下,他一晚上能挣个四五十元钱。交谈中,记者得知,陈石的孩子患“脑瘫”,媳妇辞了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孩子每天的药费和一家三口生活费全靠他每天晚上“卖手腕子”赚的钱来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省钱,陈石从来不在外面吃晚饭,总是硬挺着回家吃。实在太饿了,就买个烧饼吃,每天都从家里带水喝。为了多挣钱,别的司机不愿意去的偏远郊县,他都不拒绝。“没办法,家里等钱用啊。”陈石叹息一声。
他说:“我最怕遇到醉酒的客人,把他们拉到目的地后经常是不省人事,或者干脆不给钱就走人,有的客人更是借酒劲装疯卖傻。”一次,一醉酒者要坐他的车,他没拉,没想到那人打了一辆车追上来,愣把他拽下车,并扬言“老子想不让你干出租你就干不成!”每当这时,他都血气上涌,但每次他都强行让自己忍气吞声:“咱是求财不求气,也求不起气,只有忍。家里有脑瘫的孩子、下岗的媳妇,我哪敢跟人赌气理论呀,可有时候真憋气……我一个月才挣1000多块钱,我得养家糊口啊。你们吃饱喝足坐车,不能不把我们当人看啊……”
拥有4台出租车,照样夜里当“的哥”
20时50分,记者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候车区与在此候客的大众公司“的哥”常旭东聊起来。他当“的哥”已经10年了,通过自己努力,现在已经拥有4台出租车和一家餐馆。
说起他的奋斗史,常旭东说,他曾在黑大法律系读大专,有一定文化的他在开车中也显露出了头脑:首先他看好了大众公司的管理理念、品牌意识、车身颜色统一、管理严格,尽管大众的费用比其他公司都高。服务中,他在车中准备了晕车药、糖、创可贴、针线包等,还自备了棉大衣、棉手套、帽子和照相机,免费提供给租他车的外地游客,他还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服务内容刻成章,盖在出租车的发票上,一同发给乘客。他说:“给客人名片随手就会扔,我的客人都是知名企业的员工,出差的交通费用会报销,所以客人会一直留着发票,好记住我。”同时,他还很关注时政新闻,收集有关旅游景点、名优特产等资料,当客人需要时,随时能给客人提供恰当建议,小小的举动拉近了他和乘客的距离,他也有了固定的大客源,像欧米茄、IBM、惠普等国际知名公司员工每次飞哈,常常都会指定他接机。有时,这些客户来哈还请他一起吃饭,跟他聊家常,甚至夫妻间的矛盾也向他倾诉。
现在,常旭东还欠外债9万元,他自信地估算到明年6月份就能还完欠款,那时,他就能稍稍松口气了。他在河松小区附近还开了一家“农家菜”饭店,在“的哥”中他属于奋斗得相当不错的一位。现在,他已经不经常开车了。但是,常旭东仍然感到忧心,拼死开了几年车,他的腰坐下病根,颈椎也不好。另外,明年外债还完后,他的4台车的年龄都偏大了,再过几年就到了报废期,到时他又要投入。因此,他还是一天也不敢放松,这两天他替生病的夜班司机开车。他说:“人歇车不能歇,闲着就赔钱。”
这时,常旭东已经从原先排队时的队尾变成头车。边和记者聊,常旭东的眼睛边瞄着大门。21时15分,有客人叫车,保安示意他往前提车,他的眼睛一下亮了。记者祝他好运后急忙下车目送他的车远去。
“靠天吃饭”,风吹草动总关情
22时50分,记者来到道里区建国街附近,看到一位司机静静地在街口等客。
记者招呼着进入车内,与司机聊起来。他一脸沮丧,原来警察刚刚进行了一次夜查行动,在某歌厅带走了一车小姐,常在那里等活儿的司机见没了主顾,散开去了。这位“的哥”感叹,开出租车的是城市里“靠天吃饭”一族,赶上天大冷大热、下雨下雪,就是“的哥”们挣钱的“好日子”。有个风吹草动的,他们的生意就会受影响,尤其是那些固定在夜间娱乐场所外等客的“的哥”。通常,午夜“的哥”都有自己的“窝子”,给酒店、酒吧、夜总会、KTV量贩式等地门前的保安点管理费,就在那猫着,活儿就不请自来了,要是在街上跑,费油还不安全。
“不唠了,我上南岗转转去。”“的哥”客气地与记者道别。
热爱生活,老“的哥”收获健康和财富
23时30分,记者在道里区红专街遇到了一位把车开得有滋有味的“的哥”———53岁的陈彪。
他刚休息完,正拿着自带的保温饭盒,准备吃自配的营养套餐。他的套餐很讲究,里面有木耳、牛肉、海带和蔬菜,最后是自带的橘子和小柿子等水果。他说,当“的哥”不能靠亏了身体老本去挣钱,营养+锻炼,一样不能少。
陈彪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头特足,看上去也就40多岁。他每天的生活相当规律。每天晚上陈师傅都会在22时30分左右把车开到一个比较肃静的地方,把座位放倒,闭目养神休息至23时后,吃自带的美食。吃完饭后,继续拉活。干到凌晨3时30分客人几乎没了,这时,他就把车开到中央大街的辅街,再吃点自带的加餐:一个大饼子、一块蛋糕和一袋鲜奶。吃完后他把车一锁,在步行街上开跑,至少30分钟,直到全身出汗,锻炼结束后,他开始准备交车。回到家后,先洗个澡,然后喝一瓶啤酒加一两白酒,吃点牛羊肉、蔬菜,然后从7时30分开始睡觉至15时,起床后做晚上出车的准备。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陈师傅始终坚持这样做,他以前患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血稠等病症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陈师傅不仅锻炼上有“怪招儿”,对乘客的服务也很独特,他在副驾驶座位安装了加热坐垫,还准备了强光手电,晚上客人下车时他还主动给照亮。他把强光手电往楼上一照,果然光线特别强、特别亮,让客人有安全感。由于服务好,他每天赚的钱还真不少。
街边盒饭是午夜“的哥”的营养餐
像陈彪师傅这样自带营养餐、如此关爱自己的“的哥”是少数,多数“的哥”的夜餐在外面吃。“的哥”吃饭时间不固定,从22时15分开始,就有人吃饭了,有的吃盒饭,有的下馆子。21日0时10分,记者在道里区通达街三孔桥附近看到,从新阳路往通达街上走,有一溜儿卖快餐的小摊,专门针对午夜“的哥”服务。
在一家名叫“三孔桥盒饭”的售货流动车旁,停了八九辆出租车,几位“的哥”正在吃盒饭。有的在车里吃,多数“的哥”下车来到桥下的小屋,不到10平方米的屋里温暖热闹,摆了四五张桌,挤满“的哥”,这里免费提供开水、咸菜、大蒜、餐巾纸等。一位正在这里吃盒饭的“的哥”说:“这里的盒饭荤素搭配合理,味道好,样数多,5元钱一份,还很卫生,所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来。”另一位正在吃盒饭的“的哥”插话说:“在这里可以边吃边看电视,挺好的。”据介绍,每天晚上到次日凌晨,至少有100多位出租车司机来这里吃盒饭。
快乐时刻———哥儿几个AA制聚餐“话疗”
21日零时40分,记者来到了位于道里区安隆街上的“朴实人家”餐馆。这里是许多“的哥”交班后吃饭的地方,小店不大,各种小菜经济实惠,还很干净。
在一个小桌前围坐了7位“的哥”。记者说明来意,大家开始争相说话了。一位姓赵的“的哥”说:“这里是我们每天最快乐的地方,一天中也只有这个时刻是属于我们的,大家干完活来这里坐坐,吃点饭,喝点酒,互相交流一下,很惬意。”
一位名叫徐彦海的“的哥”说:“晚8点多的时候,我在‘安字片’拉了一个割腕自杀的20来岁的女孩到市红十字医院。上车的时候女孩手腕还在流血,流了一车座,我一着急就连闯了哈药路交通岗等两个红灯,还不知道能不能被摄像头录下来,录下来交罚款,我就白干好几天!下车时我催她快去看病,也没要她车费,不知道她现在咋样了。”记者问他的车号,他却说:“不用报,在座的‘的哥’任何一个人碰到这事都会这么做!”另一位“的哥”透露了他的车号是黑A51390。
就餐的“的哥”中有一位特殊“嘉宾”,他以前也是位“的哥”,后因患脑血栓不再开出租车了。一位“的哥”说:“开出租车的都不容易,像我们这些干夜班的,晚上干活,白天休息,见不着孩子,帮不上媳妇啥忙,过着‘同地分居’的日子。哥儿几个不互相想着谁还能帮咱啊。”患病的“的哥”说:“我家孩子正上初中,全家就靠媳妇一个月500多块钱生活。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哥儿几个聚聚,盼着以后日子能越过越好。这不,他们哥几个干完活就把我拉出来,他们AA制,不让我付钱,这不还要了一盘猪头肉,说龙抬头,让我也抬抬头……”说话间,这位汉子眼眶红了。这时,老板娘又敬了他们一盘风味干豆腐。桌上的“的哥”们活跃起来,其他桌的“的哥”也纷纷插话。记者拍下了这个快乐的瞬间。此刻时针已经指向凌晨1时37分,大家正畅谈着一天的喜怒哀乐……
据“的哥”介绍,“的哥餐厅”遍布哈尔滨市各区,除了“朴实人家”,还有“四元火锅店”、“小白脸烧烤”等餐馆都是24小时营业,也成了“的哥”午夜聚餐的好“窝子”。每天的这顿饭基本算是午夜“的哥”的正餐。53岁的大众公司的齐师傅告诉记者:“每天最快乐的事儿就是到‘的哥餐厅’聚餐。四五个‘的哥’实行AA制,每人一次花10元钱左右,一人一瓶啤酒,就能美美地吃一顿,大伙儿大喊大叫一气儿,说说拉客的见闻、新鲜事,特放松。”还有一位“的哥”说,不想累着自己,每天干活到凌晨1点来钟就收车到小馆来聚餐,要总不来,以后谁还会搭理你啊?他们非常珍惜这简单的一餐,尤其重视其“交流沟通”的功能。
“就盼着一个月能让我们休息两天”———午夜“的哥”的诉求
采访中,一些午夜“的哥”普遍反映劳动、医疗保障体系薄弱、驾驶员就餐难、就医难、如厕难等问题,但真正希望记者帮助呼吁的诉求却不多,他们善良与宽容的诉说中透着无奈。
·担心医疗、养老保险:大众出租公司的一位“的哥”说,开了十多年出租车,落下一身病,年纪又大了,开始担心未来了。可现在出租车公司都不给司机交医疗、养老保险,真担心以后的生活没有保障,老觉得心里没底,空落落的。所以,现在就希望能多挣点钱,以后能渡过难关。希望出租车公司把“的哥”的医疗、养老也统筹管理起来,给大家一个保障。
·盼着一个月哪怕能休息两天:一位“的哥”说,相比白天,夜班的活儿还好干点,费用比白天少50元钱,路宽了,人也少了,停车的地方多了,开起车来也舒服。但白班、晚班一天都要干10来个小时,一年一天都不敢休,常年疲劳驾驶,太累了。休息一天就等于欠别人70到120元钱,谁敢休息啊?别的职业都有《劳动法》保障着,就这个职业被一天不差的管理费催着。政府能不能协调一下,一个月少收两天管理费,让我们休息两天吧,就两天还不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