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私募基金条件已成熟
专家称管理团队仍是私募基金“短板”
深圳商报记者江风扬黄炎
本报讯在昨日的私募基金圆桌会议上,红杉资本(中国)投资基金合伙人周奎、德摩资本董事长郑立新、“期货大王”刘梦熊、深港产学研公司董事长厉伟等专家纷纷表达了这样一种声音,即中国当前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条件已经成熟。
并购私募股权基金空间大
“最近柳传志、梁锦松、香港汇丰银行的田约翰纷纷加盟美国大型的并购私募基金说明了什么?”德摩资本董事长郑立新在开场白中问道,“说明国际并购基金正准备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很可能成为未来5到10年中国资本市场最惨烈、最壮观的领域。”
郑立新表示,随着条件的成熟,中国完全可以成长起自己的并购私募基金。
据分析,中国目前行业分布过于分散,为并购私募基金留下了庞大的整合空间;随着民营企业创业者们已经过了创业年龄,大量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新的并购对象,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产业机会;同时,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过度集中在一部分人手中,而这部分股权在未来十年很有可能成为私募股权基金并购的热点。
土洋私募基金相互提升
而郑立新强调,类似凯雷集团这样的全球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并不单纯以并购私募基金的形式运作,同时还预示着海外私募股权基金以私募基金形式进行产业整合的开端。而中国并不成熟的产业私募并购基金正面临严峻挑战。
据了解,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并购操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通常会选取具有产业资源的公司股权进行并购,因此中国并购基金成长的很重要的前提就在于有没有产业经验和产业资源;此外,海外成功的私募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通常由三类人组成,分别包括“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的“三白”CEO,全球知名投行的金融专家以及政治家。
而红杉资本(中国)投资基金合伙人周奎则认为,本土与海外的私募股权基金正呈现出相互提升的趋势。“以前一直把私募投资基金分成本土团队和国外团队,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国际化和逐渐融合,可能国外私募基金更加本土化,而本土私募基金更加国际化。”周奎说。
管理团队成私募最大风险
“但最大的风险就是拍脑袋的风险!很多‘白头发’的人进入这个领域时非常成功,可往往出现经验滥用,这种失败的案例非常多。”深港产学研公司董事长厉伟在谈到私募团队时表示,“每一分的经验都是亏损换来的,所以投资人对待企业一定要有耐心。”厉伟形象地比喻说,企业家就好比画家,要有看画的心态,风险投资家则更像一个鉴赏家,要有耐心。
“投资者千万不要忍不住自己上去画,通常画不好。”厉伟说。
“私募基金的团队是梦幻组合还是垃圾组合直接决定了你的收益水平。”京华山一证券首席顾问刘梦熊在演讲中也强调了私募团队的重要性。而刘梦熊表示,团队的优化首先是要实现股东的优化组合,还必须关注被投资公司有没有令人信服的盈利模式,而在中国发展私募基金还必须研究政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