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银行疯狂促销各种基金。但看着股市上上下下不停震荡,基民们满肚子问号——新基金该不该买?是该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新基金和老基金孰优孰劣?基金净值归一又有多大便宜可占?
25日,记者采访了基金公司的经理、银行界人士和经济学专家,请他们为基民们支招。
银行:
近期疯狂促销
“招商核心价值基金3月26日开始在本行限量发行,实行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额退回,欢迎认购……”“五星级复制基金海富通竞选2号3月26日开始发售,限量100亿,中行、建行、浦发、兴业银行等有售,详询……”“新基金上市了,兴业银行26日热销……请提前办理开户等相关手续,垂询电话……”本周一,两只基金同时销售,提前一周,报纸、广播、电视、居民手机短信就开始了预告。
“基金的热卖,似乎又重现了当年人们深夜排队抢购国债的疯狂场面。经常是银行还没有开门营业,天才刚刚亮,许多市民就开始摸着黑来排队买基金了。从2006年下半年起,几乎所有的基金,都在20分钟内结束了销售。还有一些名牌基金,银行营业后在四五分钟的时间就宣告销售完毕。每次发售,一些网点只能办上一两笔业务。”工行省分行营业部个金部副总经理刘炜,谈起基金热卖深有感触。
同时,也有许多居民因为屡次买不到基金而感到很窝火。“我一周之内三次买基金连续扑空。第一次,我为了确保成功,特地托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买,结果落空;第二次,我凌晨6点就跑到银行去排队,结果排了个第二名,银行只办了一笔业务就说光了;第三次,我请假到工行买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结果6点到,已经有十来个人在排队等了,还是晚了。”
基金的热销,让许多基金经理成了周末飞机上最忙的人。“现在基民投资还不是非常理性,需要我们做一些引导,或者说基本知识的普及。所以,每到周末,我们一个公司的基金经理总是倾巢出动,飞到全国各地去讲课,通过当地的代销银行和基民取得联系。”据济南一家银行的个金部经理介绍,预订周末的酒店,也成了各银行重要工作之一。
基民:
买还是不买?
“我买的一只基金,春节后净值从1.97元跌至1.76元,后来又从1.76元涨到了1.95元,最近又跌到1.84元。如果不做波段,只能看着它上上下下,根本赚不到钱。”一位老基民在网上发帖说,基金经理总是讲,基金应长期持有,不能短线操作。但是春节过后,股市震荡明显加剧,基金净值上下波动幅度不小,在这样的行情下,基金是否可以做波段?
同时,令许多基民更为担心的是,最近一个月以来,上证指数在临近3000点的关口反复震荡。3000点的高位,对于偏股性的基金来说,大盘上涨空间似乎已经非常有限,而面对3000点高位,投资者还该不该再追加购买基金呢?手里的基金是否应该减持?毕竟,有越来越多的老股民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开始陆续回归,愉快地享受着股市涨跌带来的刺激。
“究竟是投资新基金好,还是投资老基金更划算?”在新老基金之间,争论一直持续不断。有基民提出疑问:一些大牌基金公司的经理们常说“老基金要比新基金更好”,可是最近一个月以来,股市的震荡幅度越来越大,老基金的优势表现并不明显,而且“船大难掉头”,新基金的表现会不会比老基金更为抢眼?
另外,现在一些不甘寂寞的老基金,还纷纷出招迎合百姓需求,眼下最流行的就是通过拆分的方式,把单位净值降至1元。基金净值归一,投资者究竟有多大便宜可占?
专家:
降低收益预期
对于基金应该长期持有还是波段操作,山东经济学院葛永波教授认为,虽然目前基金处于震荡行情中,但是波段操作仍没有太高收益。最主要的是,基金本身就是投资者委托专业人士,根据市场情况对你的投资进行打理,以博取更高的收益。所以,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基金经理本身就会对投资做出调整,投资者无需再介入。
在大盘冲上3000点后,基金又是否应该减持?对此,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任晓雁认为,股指是一个屡创新高的过程,3000点并不是行情的终点,但投资者应合理确定偏股型基金在个人总资产中的比例,并可参考资产配置的“100原则”:用100减去你的岁数,就是应该投在较激进投资工具上的比例。工行省分行营业部个金部副总经理刘炜认为,股票型基金占到个人总资产的15%以下为宜,不建议大幅提高其占有的比例,多购置配置型基金。
对于基金净值归一,刘炜认为,这是基金公司为消除消费者的“恐高心理”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如果基金公司为达到大比例分红的目的,被迫卖出股票兑现收益,有可能损害现有投资者的利益,使其错过进一步分享市场上涨的机会。但是如果抛售前期涨幅较大、下一阶段可能出现调整的股票,那么后市深幅回调后,大比例分红的基金反倒可能具有更多优势。
“如果放在去年,老基金比新基金好的说法成立。”葛永波认为,牛市格局中,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快地获取收益。但是,现在股市震荡幅度越来越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新基金可以直接根据市场最新走势及投资热点来选择投资品种、构建投资组合。对于投资者来说,今年该降低投资基金的收益预期,长期跟踪基金的投资风格与业绩表现,应该是选择基金的最主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