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超女”杭州赛区海选报名现场。
吴煌 摄
2006年“超女”选秀冠军尚雯婕写真集封面。
吴煌 摄
2006年“好男儿”选秀冠军马天宇写真集封面。
吴煌 摄
“超女”冠军尚雯婕的《与梦平行——小三儿在法兰西》、“我型我秀”选手师洋的《我是师洋》、“好男儿”宋晓波的《天使的声音》……随着《加油,好男儿》、《快乐男声》等大型电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纷纷启动,种类繁多的电视选秀明星写真集,近日在全国各地书店也颇为畅销。
贩卖人气 肤浅“写真”
“秀场”变成了“名利场”
“明星要继续发展,关键在于积累人气。
拍写真集是一个自然而且常见的套路”,一位文化娱乐节目策划人告诉记者,写真集的内容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看炒作力度,制造卖点吸引眼球。
一直关注荧屏艺术发展的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认为,“选秀”本无可厚非,但不管初衷如何,目前的“选秀”节目最终都难免受到商业利益的侵袭,使得“秀场”变成了“名利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娱乐和娱乐精神本身绝非坏事。但娱乐精神有两面性,它在带来轻松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肤浅和不严肃,这点需要人们给予注意。
在追捧者心中,这些通过层层“海选”出来的明星们是青春与梦想的代名词。然而,电视公司、出版社为了各自的利益,更多的不是考虑其才艺特长的挖掘,而只注重通过“写真”等炒作方式,来制造“偶像”,贩卖人气,给青少年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盲目崇拜 全盘接受
“偶像文化”需正面引导
记者了解到,许多追捧者将“消化”偶像的书或唱片销量视为己任。即使是经济并不宽裕的大、中学生,也会义无反顾地为偶像慷慨解囊。一位15岁、正在初中就读的“羽毛”(马天宇的追捧者)说,马天宇推出的《宇你在一起》她一共买了10多本,有在书店买的,也有在网上订购的,为的是给各个地方的销售排行榜增加销量,“我们可不能让他受委屈”。而当被问到这本书中有何内容令人感动和难忘时,她却一脸愕然。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教授认为,这些追捧者们并没有明确认识到,他们推崇选秀偶像,实际上是推崇自己心目中偶像所代表的伦理道德价值。对此,传媒和社会应加强正面引导。
专家指出,过多人关注“时尚文化偶像”,忽视“精英文化偶像”,反映出目前文化结构的不健全和某些缺失。传媒要制作高收视率的电视选秀节目并无不可,但同时也要通过节目设置、宣传和明星包装等各个环节,对“秀场的偶像文化”力量善加利用,制造“优质”偶像,而不是肤浅“花瓶”。
(综合新华社记者孙丽萍、本报记者吕绍刚报道)